机场急救接力热心市民救助晕倒老人追踪,一线医护:快速响应离不开24小时在岗守候

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小虎 文/图
2024-07-05 19:56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急救医护怎么做到快速反应的?

6月23日,市民王女士曾向记者讲述了她父亲在深圳机场晕倒被路过旅客和急救医护及时接力救助的暖心事。在表达感谢时,她也对机场的快速应急救护印象深刻——我爸爸倒地后,有热心旅客看见停下呼救,附近工作人员马上用对讲机呼叫急救,医护很快就赶到现场实施抢救。(点击此处查看此前报道)

6月15日凌晨1点多,热心旅客路过看到老人晕倒时,蹲下问询并呼救。深圳机场供图

机场医疗急救小组赶至现场。深圳机场供图

急救医护怎么做到快速反应的?日常的医疗服务有哪些?市民旅客在机场感到不适或突发病情时如何处置?7月4日,记者走访机场急救站,采访了多位一线急救医护人员。

8个医疗小组值守点24小时待命,接报后一分钟内响应出动

“6月15日凌晨,我们接到运控电话说15号门附近有人晕倒,一分钟内就出动了。”参与救援的护士郑丽珍说。

“到场第一时间,我们会给病患做生命体征评估,询问病人情况,如果不清醒的,就会问周围发现他晕倒的人。”郑丽珍说,当天看到老人时神志有些模糊不清,测血压偏高,血糖超高,我们果断采取了救治措施。“我记得,在转运途中他的意识慢慢恢复,然后联系家属告知情况,大约十多分钟到达医院后,他就清醒过来。”

医疗组通过担架将老人转送医院。深圳机场供图

深圳机场消防急救中心急救站站长马生林介绍,机场现有8个医疗小组值守点位,分布在T3航站楼、卫星厅和飞行区等区域,每个医疗小组由医生、护士和司机三人组成,全天24小时在岗。“我们接报后,先是根据事发位置通知最近的值守点,医护到达后根据病患病情的轻重缓急,进行分级急救处置。”他说,机场与附近的宝安中心医院、宝安人民医院签有绿色通道协议,遇到病人情况严重的,直接和医院急诊科、ICU对接。

航站楼内配备180台AED设备,救助者3分钟内可就近取用

“今年上半年以来,我们医疗组共接诊了11起危急病患,其中心脑血管疾病突发的较多。”机场消防急救中心副主任郭烽说。

目前深圳机场航站楼内共配备有180台AED设备,保证救助者在3分钟内就近取用。除此之外,8个医疗站点和每台急救车上也都配置有手自一体除颤仪。“我们分批次对机场员工和驻场单位员工进行了心肺复苏和AED操作的培训,受训人员有8000多人,有一部分员工获得了救护员证。”郭烽说,通过培训,让很多以前不敢用AED的员工,敢于上手操作设备,敢于胸外按压。

除了应急突发救援,医护人员还为旅客和机场员工提供日常的门诊服务。4日下午4点多,在T3航站楼2楼的医疗服务点采访时,记者碰到一对父母带着孩子来问诊,“小孩昨天就拉肚子,中午12点多拉过一次,就怕在飞机上憋不住。”医生马生林边接诊边问孩子的情况,安慰他们不用太担心。

7月4日下午,在T3航站楼2楼的医疗服务点,医生马生林接诊患腹泻的旅客。

“类似这样小病的旅客或是机场员工,每天大约30个。”马生林说,医疗站内配备有常见疾病的药物,航站楼内也设置有常用药品自助售卖机,以备旅客的不时之需。

“之前有位50多岁的大叔来机场乘机时,精神有点恍惚,他儿子带他过来看医生。我们给他测了血糖发现超标,又问了他的基本情况后,跟他们沟通解释了好久,终于劝说他答应去医院。”问起接诊过程中印象深的事,郑丽珍说,后来大叔治疗恢复后再次乘机时还向他们表达了感谢。

护士郑丽珍和同事带上急救医疗设备模拟紧急出诊。

旅客突发身体不适可向工作人员求助,也可拨打急救电话或微信一键呼救

“作为一名急救护士,在抢救病人时要争分夺秒,平时接待病人看诊,要耐心细致,让他们感受到好的服务。”采访临结束时,郑丽珍和医疗组的同事模拟了急救出动的流程——当急救电话响起,她喊一声出诊,就和同事带上事先已备好的急救箱、氧气袋等冲出了医疗站。

4日下午,T3航站楼2楼的医疗服务点,值班医疗组的医护人员们合影。

他们特别提醒,旅客遇到身体不适或看到他人晕倒时,可以第一时间向附近的机场工作人员求助,也可以拨打23459120机场急救电话,还可在微信上搜索“深圳机场一键急救”小程序,点击就能定位,医护人员就会第一时间出动赶至现场。

编辑 吴诗敏 审读 匡彧 二审 桂桐 三审 上官文复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小虎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