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xx买不起,而是xx更有性价比”,网上的一句流行语,是“平替”市场兴起的写照。
五花八门的“平替”
“平替”通常指功能相似的情况下,消费者选择以平价产品替代大牌。比如48元的军大衣平替2000元的羽绒服,小众旅游地平替热门消费高的景点,还有网友戏称,甚至连爱豆也有平替,抢不到周杰伦演唱会的人,买到了黑伦(周杰伦模仿者)live的门票……
图源:抖音某视频评论区
而有的品牌还选择做起了“自我平替”。2022年初,奈雪和喜茶两家茶饮巨头不约而同告别30元的价格位,向十多元到二十多元的茶饮价位发力。
记者在小红书APP上发现,#平替、#平替测评、#大牌平替是与平替相关的话题中流量最高的三个,分别有11.6亿次、9.1亿次和4.9亿次浏览量。而相关的笔记也有200多万篇,甚至有“平替博主”专门教人省钱,主打“网购平替关键词”,如用“鱼网”代替“照片墙”,用“揭阳睡衣”替代“睡衣”,用“鸡蛋收纳盒”代替“美妆蛋收纳盒”等等。
图源:小红书博主“精致抠儿的省钱日记”
实际上,平替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早在2016年网易严选就盯上了“平替”这门生意。在价格上,早期的网易严选商品,大约是同类型大牌商品的三分之一。从2017年网易财报所披露的严选业务数据来看,其年度电商净收入116.70亿元,同比增长156.9%,占网易总营收的21.57%,平替市场潜力不言而喻。
平替的背后,是消费者更加理性的消费观。
2024年3月,吴晓波频道发起了《2024“平替”消费观问卷调研》,调研结果显示,近一年时间里,近85%的人购买过“平替”。其中,近半数95后和00后在选择平替时,表达了不想为大品牌/广告效应付费的意愿。
数据来源:吴晓波频道报告团队《2024年“平替”消费观问卷调研》
价低质优的品牌涌现
“90后”米卡是美妆爱好者。2012年,她留学回国后,开始在网上海淘彩妆。“以前我的护肤品、化妆品预算是没上限的,算下来每年花5万左右,最喜欢入大牌口红。”米卡告诉记者,以往只要碰到喜欢的大牌口红出新色号,她便会马上入手,“喜欢的色号还会一次原价买几支,怕断货多买些囤着。”
米卡说,有次她关注的直播间上架了一些普通品牌口红,她出于好奇下单了,没想到无意中开启了“真香”之路。
数据来源:吴晓波频道晓报告《2023年中产调研》
“到手后我对比了平替和大牌的相似色号,感觉除了味道不一样外,持妆时长、滋润度、显色度那些都一样。”米卡表示,第一次试水平替成功后,平台就在“猜你喜欢”栏里给她推送更多此类品牌。此后,她每月还会买5-10支口红,基本都是普通品牌。同时她也开始关注腮红、卸妆油等彩妆品类的平替产品,“现在彩妆支出没有减少,但数量多了很多。平替性价比太高了,每次都买一堆。”
去年双12,米卡入手了3支口红(采访对象供图)
2023年,世界品牌实验室对亚洲各地消费者的调研报告显示,中国本土消费者对国内品牌的热度达到69%,排名第三。而2014年度的报告中中国消费者心目中的前十品牌皆为国际大牌。十年间,国货品牌在化妆品、汽车、家电等领域迅速崛起。
“以前我在外面补妆,觉得大牌拿出来好看,但现在感觉不一样了。”米卡表示,这几年明显感觉国货彩妆越来越“拿得出手”。
Z时代:买得起不如“性价比”
除了国货品牌的崛起,年轻一代的消费观也在发生改变,平替可以说是“双向奔赴”。
2022年,新华网联合得物APP发布了《国潮品牌年轻消费洞察报告》,数据显示,78.5%的消费者更偏好选择中国品牌;而在全行业国潮品牌消费中,“90后”、“00后”贡献了74%,成为绝对主力。
数据来源:国潮品牌年轻消费洞察报告
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发布的《2023年轻人搜索关键词报告》显示,“平替”是夸克平台上的2023年度搜索关键词之一——年轻人在消费上更加趋于理智,不盲目追求大牌,更关注实用性与高性价比。
"00后"大学生大发就是一位“Z时代”,从小家庭经济条件不错,家里也从未对她的消费做过多限制。但在她看来,平替与山寨不同,平替在外观、功能和实用性上都更出色,价格却“很香”。在成为“平替大军”的一员后,她发现自己支出变低了,但生活品质却没有改变,她认为:“虽然贵的也买得起,但是‘平替’的性价比更高,东西好用实惠最重要。”
当被问及生活中的一切消费,是否都能找到合意的“平替”时,大发和米卡都表示“食物无法被平替”,米卡则表示,“近几年健康意识飙升后,食物不仅不会找平替,反而在找贵替,吃更好的东西,喝更好的水。”
米卡的想法与大多数消费者不谋而合,在《2024“平替”消费观调研》中,被问及哪些商品不能被平替时,有接近半数的人回答了“食品无法被平替轻易取代”。
编辑 黄力雯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关越 三审 刘思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