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政观察 | 深港穗首“合体”秀创新实力,摘全球创新集群百强榜第二

深政观察
2020-09-04 20:40
摘要

大湾区创新实力获得世界权威组织认可

大湾区创新实力获得世界权威组织认可。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9月2日发布《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以448页、使用80个指标,对全球131个经济体的创新能力和表现进行排名。中国排名第14位,是跻身综合排名前30位的唯一中等收入经济体。

小政注意到,《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对全球创新集群百强进行排名。中国有17个区域进入全球创新集群百强,数量仅次于美国的25个。

其中,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排名全球第2名,仅次于排名首位的东京-横滨创新集群。

全球创新指数在2007年首次推出,每年发布一次。它是衡量一个经济体广泛的经济创新能力的指标。它通过对各个经济体制度和政策、创新驱动、知识创造、企业创新、技术应用与知识产权等因素的评估,给企业领袖和政府决策者为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指导。

从这个排名中可以看出中国在全球创新体系中的分量,同样也反映出了中国各个区域创新的质量和特点。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实力已引世界侧目。

1

深港穗首次合体

小政注意到,去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2019年全球创新指数时,是将深圳与香港合并为一个集群,而今年,首次将广州合并进来,合体后的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实力更强大,与排名首位的东京-横滨差距进一步缩小。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报告称,发布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创新集群前100位,为创新活动的空间分布提供了一个视角,这个集群可以忽略行政边界,而依据区域创新密度来排名。

今年排名前100位的创新集群中,第一位的东京-横滨主要依靠强大的专利申请能力等稳居榜首,“但与第二名深圳-香港-广州相比领先优势已经缩小”。首尔、北京和圣何塞-旧金山分别排名3-5位。上海从去年的第11位上升到第9位,上榜的中国集群的排名基本都有所提高。这也从侧面印证了我国已逐步形成梯次联动的区域创新布局,区域创新集群活力迸发。

2

深圳在大湾区发挥重要创新“链接”作用

央媒对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做了大篇幅报道。小政留意到,在9月2日的新闻联播和《新闻1+1》栏目中,都突出了深圳为中国提升在全球创新体系中的价值份量发挥的重要作用。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院张燕生在央视连线采访中就表示,深圳作为中国超大规模的城市,是我们国家过去40年推动科技创新及各方面创新的代表。深圳不仅通过体制创新推动科技创新,还将香港的金融创新资源、广州的基本服务资源,以及整个珠三角地区的发展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方面形成的资源整合到一起,使得这一区域成为全球科技创新资源比较密集的地区。

8月17日,深圳宣布已建成超4.6万个5G基站,成为全国首个5G独立组网全覆盖的城市,5G基站密度位居全球第一。作为我国过去40年推动科技创新及全面创新的一个样板,在浓厚的创新氛围中,一批企业应运而生,成为深圳高科技发展的参与者、见证者——全球最大通信设备制造商华为,全球最大互联网公司之一腾讯,占据着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七成以上份额的大疆,数次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的比亚迪……深圳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由2010年的1353家增加到2019年底的超过1.7万家,仅2019年就新增2700多家,形成强大的梯次型创新企业群。 

在产业和企业端,华为在全球5G标准制定、技术和商用筹备等方面都走在全球最前列。华为2019年年报显示,公司全年收入8588亿元,同比增长19.1%,研发费用占全年销售收入的15.3%。而过去近十年中,华为投入的研发费用总计超过6000亿元。

同样在9月2日,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网站发布最新“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南方科技大学首次进入世界排名300强,位列第251~300位;深圳大学首次跻身该榜单世界500强,位列第401-500位。南科大排在中国内地高校第8位,深圳大学内地高校排名16,较去年进步2位。

在央视报道中,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院张燕生也提到深圳大学40年发生的变化,称深大“一步步从工业经济时代的大学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

广东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万陆接受央视采访时提出,40年来深圳所收获的不仅是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更为宝贵的是城市的管理者改革者找到了自身定位,就是制定制度和搭建舞台,当所有人都在拼命寻找金凤凰的时候,最应该做好的是栽好这棵梧桐树,这一本末之间的考量,奠定了在产业竞争中占据领先位置的重要资本。

3

中国已经确立了作为创新领先者的地位

2020年是我国实现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目标的收官之年,从全球创新指数的相关指标和排名来看,创新型国家建设表现如何?

小政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官方网站看到,《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通过80个指标的数据,对131个经济体的情况按照创新产出和创新投入两类指标进行评估,最终计算得出全球创新指数排名。这份448页的英文报告显示,今年的前十名都属于高收入经济体,瑞士、瑞典、美国、英国和荷兰占据了前五名,中国是前30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经济体。

报告从高校水平、科学出版物和国际专利申请量3个维度构建了“创新质量”分析指数。结果表明,中国创新质量得分全球排名第16位,得分超过了49个高收入经济体的平均得分,是唯一一个在全部3项指标上向高收入经济体靠拢的中等收入经济体。

报告特别指出,“中国已经确立了作为创新领先者的地位,在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商标、工业品外观设计申请量和创意产品出口等重要指标上名列前茅。”

“我们看到排名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发达国家依旧占据前列。现在有一个例外是中国,它再一次位列第14位,而且是唯一一个进入前30名的中等收入国家,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表现。”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弗朗西斯·高锐在发布会上说,这取决于中国集中精力实施科学技术和创新战略,并且已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最新数据显示,在人力资本投入方面,2018年我国R&D(研究与试验发展)研究人员达到186.6万人年,是世界上规模最庞大的科技人才队伍。在资金投入方面,2019年,我国R&D经费规模首次突破2万亿元,达到2.21万亿元,居全球第二位;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由2012年的1.91%提升至2019年的2.23%,居全球第13位。

2009—2019年,我国高被引论文数为30755篇,占世界份额为20.0%。从2012—2019年,我国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从53.5万件和14.4万件增长至124.4万件和36.1万件,均居世界首位。

我国逐步形成梯次联动的区域创新布局,培育创新增长点增长极增长带,也令区域创新集群活力迸发。

包括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在内,中国有17个区域进入全球创新集群百强,相较于2017年,中国进入全球创新集群百强的区域数量增加了10个,显示出我国区域创新集群的强劲国际竞争力。

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的另一个佐证是,创新环境不断优化,企业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根据世界银行报告,中国营商环境在全球排名2020年跃升至31位,较上一年提升15位,已连续两年被评选为全球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10个经济体之一。

“中国的发展方向非常清晰,有人工智能、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战略,技术战略部门也有相应的战略规划。”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弗朗西斯·高锐表示。

4

全球创新核心区域正向亚洲东移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还关注到亚洲经济体在近年来排名的进步。

《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紧随排名第8位的新加坡之后,韩国成为第二个进入前十名的亚洲经济体,排名第10位。它在环境绩效、同族专利、科学出版物质量和高技术制造业等各项指标上的排名都有所提高,同时在研发支出、研究人员和国际专利申请量方面保持前三的位置。韩国有3个集群进入百强,其中首尔排名全球第三。

此外,印度、菲律宾、越南等其他亚洲经济体的排列位次也取得明显进步。排名第48位的印度和第50位的菲律宾首次进入前50名,后者在2014年还只是排名第100位。越南领跑中等偏下收入组别,连续第二年排名第42位,其在2014年排名仅第71位。

报告由此提出,随着中国等亚洲经济体的创新能力逐年提升,世界创新的核心区域也正在逐渐东移。

“我们收到的国际专利申请中,超过一半来自亚洲。它们中的大部分是用汉语、日语或韩语写的。如果你想了解一项新技术,想看看有什么新内容,你必须接触这些语言。”弗朗西斯·高锐说,所有人正在经历一个真正根本性的改变,这种转变每几个世纪就会发生,它对世界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我认为我们才刚刚开始理解这一点。”

【撰文】崔霞

【图片】来源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官方网站、央视新闻

编辑 关越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