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北站可以打“飞的”了
深圳生态“颜值”越来越高
新的一天,从“飞阅深圳”开始吧~
丨与“新”同行
科技企业贷款看专利胜过看“账本”
深圳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推动产业向高向新
新质生产力风起云涌,金融业与“新”同行。深圳正探索金融服务模式创新,“科技金融”推动产业向“高”向“新”。截至今年3月末,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4.8%,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0.7%。详情>>>
丨人气火爆
深中通道通车24小时 12.5万辆次打卡尝鲜
6月30日15时,深中通道正式通车试运营。截至7月1日15时,深中通道通车24小时车流量达到12.5万辆次,维持高位运行。深中通道通车首日,周边地市市民体验热情高涨,争先成为这一超级工程的尝鲜者,打卡深中通道成了当日网友朋友圈晒图主题。详情>>>
深圳特区报记者 曹鹏飞 摄
深中通道成境外社交媒体热点话题
深中通道是中国基建领域的一大里程碑,更是中国向全球展示实力与雄心的闪亮名片。从开建到通车,这里的点滴进展都备受全球关注。详情>>>
丨全国首个
深圳北站可以打“飞的”了
1小时内可到湾区90%以上地区
深圳北站可以打“飞的”了!6月28日上午,一架东部通航AW139型直升机载着10名旅客,从深圳北站接驳机场腾空而起。这是国内首个“低空+轨道”空铁联运项目,由深铁集团和东部通航联合推出。详情>>>
深铁集团与东部通航合作共建的中国首个“低空+轨道”空铁联运项目在深圳北站枢纽东广场正式开航。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羽洁 摄
丨率先探索
深圳率先探索企业合规地方标准体系
深圳率先在全国探索企业合规地方标准体系,并取得初步成效,目前已推出全国首部综合性企业合规建设地方标准以及48部细分领域标准或者指引。7月1日,市政府关于司法行政部门加强企业合规示范区建设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提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 详情>>>
丨咏春再回家
《咏春》再回家 市民看不够
“《咏春》回家,燃起来!”“感动满满,百看不腻!”“我也是现场看过春晚同款的人啦!”……6月28日-30日,深圳原创舞剧《咏春》“回家”在深圳坪山大剧院演出,受到家乡观众热烈追捧,观众纷纷在社交平台上分享感想。详情>>>
深圳原创舞剧《咏春》剧照
丨今日特评
建设世界级宜游城市
深圳是改革开放之城。深圳创造了世界工业化、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史上的奇迹,是向世界展示中国改革开放成就的重要窗口。在深圳,游客不仅能领略到繁华时尚的现代化城市风貌,更能深刻感受到这座城市敢闯敢试、创新进取的人文之美。详情>>>
丨生态深圳
深圳河流优良水体占比超七成
在城市高速发展的同时,深圳生态环境颜值也越来越高。深圳空气质量去年创有监测数据以来最好水平,全市310条河流优良水体河长占比超过七成。这是7月1日提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的《市政府关于2023年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透露的好消息。详情>>>
茅洲河治理新成果新面貌。 深圳特区报记者 毕晗摄
丨试点推行
深圳车主,来领电子行驶证啦!
7月1日起,作为机动车电子行驶证试点城市的深圳车主,可以申领电子行驶证啦!民警提醒,电子行驶证主要应用于相关窗口业务办理,纸质行驶证应随车携带。详情>>>
丨更多精彩
深圳商报:
深圳商事登记再推全国首创新举措
记者日前从深圳市市场监管局获悉,深圳商事登记再推全国首创新举措,加强经营登记服务前移工作力度,为从事“低空经济”行业的经营主体实行政策精准推送,即在发放电子营业执照同时推送相关行业涉企政策,助力企业合规经营,高效发展。详情>>>
深圳晚报:
深中通道受湾区居民热捧“出场即顶流”
6月30日15时至7月1日15时,深中通道通车24小时,车流量达到12.5万辆次,堪称湾区“流量担当”。详情>>>
晶报:
深圳市民亲身所感的“15分钟社康圈”
28年来,社康机构的数量从19家到926家。服务从“打打预防针”发展到疾病诊疗、康复护理、临终关怀、健康管理……形成一个便利、便宜、高效、数字化、一体化的网络,为2000多万深圳人的健康“兜底”,从根基上推动深圳医疗卫生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详情>>>
编辑 冯思颖 杨渝嘉 审读 匡彧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桂桐 三审 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