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赋能特色产业,平安银行的“渔村探索”

​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程
2024-07-01 19:28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福建省泉州湾南侧、石狮市东北滨海处,素有“全国第一渔村”美誉的祥渔村正坐落于此。位于该村的祥芝国家中心渔港,是全国五大渔港之一,现有渔船630多艘,海洋渔业服务企业12家,当地渔业生产规模居福建省村级第一。

随着市场环境变化发展,这里传统的渔船捕捞行业正迎来蝶变。由平安银行泉州分行打造的乡村振兴专属创新产品“惠农贷”,正以普惠金融赋能当地特色产业,聚焦渔民融资阻梗,深入渔业产业链供应链开展链式精准服务,助推当地民营经济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金融活水引入,破题渔民融资困境

在祥芝国家中心渔港码头,600多艘渔船整齐地停靠在岸边。当前正处休渔期,如此规模庞大的渔船队伍停泊于此,气势恢弘而静谧。

每年5月1日至8月15日是当地休渔期,此外的时间,祥渔村的渔民们就会驾着这些捕捞船,驶往近海进行捕捞作业。捕捞满载后,渔民便将渔获运回祥芝码头或其他海港码头,销售给鱼贩或卖给加工厂。如渔船靠岸直接与鱼贩协商价钱并当场成交,则使用现金交易为主,如将鱼出售给加工厂,则通常采用银行转账方式结算。

不过,渔船捕捞行业属于季节性较强的行业,在进入伏季休渔期后,不少渔民会产生渔船维修、燃油储备、网具购置等需求,但短期资金的周转问题,成为发展瓶颈。

“经营成本提高,销售渠道单一和融资难等问题,是渔民们在市场环境不断发展变化下面临的挑战。我们希望引进新的资源和力量,解决渔民实际需求,带领大家真正‘走出去’”。祥渔村党委书记蔡明显表示。

面对该村渔业发展痛点,以平安银行泉州分行为代表的金融力量迅速展开切入。在进行充分调研后,该行发现,渔船捕捞在销售上有其特殊性——由于现金交易在渔船捕捞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占比不小,流水比较分散,缺乏客观经营数据,资产情况难以核定,都是当地渔民融资难的原因所在。

于是,该行积极走访当地渔业协会、海洋渔业局和祥渔村村委,充分了解渔村的经营模式和相关政策后,通过将渔船价值纳入资产认定及采用“信用+担保”的增保方式,为祥渔村渔民量身打造出了“惠农贷”服务方案。

2022年10月,平安银行泉州分行在祥渔村落地该行首笔“惠农贷”定制化业务,金额为94.4万元。该方案不仅提高贷款通过率,还提供专项优惠利率,可助力解决渔民轻资产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旨在以普惠金融之力支持祥渔村渔业发展。

1.0到4.0,产业链一“网”打尽

当地渔民蔡建成,是“惠农贷”方案的首批尝鲜者之一。2022年,蔡建成从平安银行泉州分行贷款100万元,为自己的渔船增添置了渔用声呐、冷冻库等设备。“用这笔资金添置新设备后,不仅捕捞效率有了大幅提升,而且还保证了更长的出海时间,鱼也能保存得更新鲜。”他说。

随后,平安银行泉州分行派驻普惠金融服务经理驻村上门,并把信贷服务窗口办到了祥渔村村委会大楼。在这里,越来越多渔民申请了“惠农贷”,不少还在还清后又持续多次申请,融资需求得以有效解决。“贷款金额更多、利息更低、手续更便捷”是他们选择“惠农贷”的主要原因,普惠产品的实惠和便利,也让他们有了切身体会。

解决渔民融资难题后,平安银行泉州分行持续发力,通过开展“党建+金融助力祥芝渔业发展”等主题活动,建立双向聘任机制;并组建一支特色消保宣传队,定期组织村民参与金融知识培训,围绕金融防诈、信贷、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进行深入讲解,将金融常识送下乡、送上门,确保渔村的每个角落都能感受到金融教育的温暖;同时构建双方协助平台等形式,定期收集当地渔业金融需求,将鱼贩、冷冻厂、海鲜加工厂等纳入服务,“惠农贷”也从1.0版本不断升级优化至4.0版本。

“从1.0到4.0,从渔船捕捞到产品销售,我行持续投入金融力量,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产生的金融效应不断辐射带动周边发展,将祥渔村渔业上下游全产业链‘一网打尽’。”平安银行泉州分行普惠金融部负责人付洋说。

该行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加快渔民授信工作推进,把信贷资金和金融服务送到渔民手中,推动祥渔村挖掘新的增长动力。同时,该行将持续关注泉州各县区特色经济产业,推进落实特色经济产业项目金融服务定制化,切实助力小微企业高效获得授信,为泉州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的金融活水。

编辑 冯思颖 审读 匡彧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陈晨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程)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