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报记者 赖犁 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干出来的,伟大事业都成于实干。”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穗港澳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张光南表示,“总书记贺信对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未来深具指引和鼓舞作用,粤港澳大湾区需要不同的建设者去努力建成,才能够实现大家的湾区梦想。”
谈及深中通道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超大型交通工程的独特性,张光南指出,“深中通道正在提升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它攻克多项世界级技术难题,创造多项世界纪录,体现了我们的工程创新,以更高端的技术支撑基础设施建设。”而“更高”的工程创新背后,是让湾区速度“更快”的管理创新,工程管理的协调、优化,促成深圳、中山两地“更快”地连接,这也折射出粤港澳大湾区“更强”的制度创新优势。
“深中通道通过连接深圳、中山两个点,推动连接珠江东岸和西岸两条线,最终再助力粤港澳大湾区这个面的发展。”在张光南看来,从此,深圳和中山能够形成优势互补,有望打造“深圳研发+中山转化”“深圳设计+中山制造”等模式,让两个城市更好地合作共赢、协同创新。更多的联通,也带动其他城市形成更优的要素配置,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均衡发展,拥有更佳的发展机遇和市场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规则机制‘软联通’水平,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为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提供更好服务保障。”展望深中通道通向的明天,张光南认为,深中通道在交通基础设施实现“硬联通”的同时,为珠江两岸城市群带来经济、产业、服务等各领域规划衔接的“软联通”,撑起一个不断“聚”变的大湾区,最终实现“心联通”。
编辑 秦天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桂桐 三审 潘未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