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深中通道开通再添一把“火”

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泳
2024-06-30 12:18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和竞争版图深刻调整,全球产业竞争已然进入“链时代”。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呈现出本土化、区域化、短链化等发展趋势。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消费市场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我国一直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参与者和维护者。围绕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提升开展一系列补链强链延链工作,在诸多行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为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奠定良好基础。

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的“星星之火”早已“燎原”。深中通道 的开通,将在深圳、中山两地再添一把“链之火”。

深圳市兆力电机有限公司(下简称:兆力电机)深圳工厂厂长龚啸正是“这把火”的见证者。

龚啸今年48岁了。2011年,经兆力电机创始人欧阳紫川的召唤,他在兆力电机一待就是13年。

为何能待这么久?“我在兆力电机找到了人生的目标。”龚啸说,记得他第一天上班,从狭小的村道走到沙井街道民主村的一栋三层厂房,看到在轰鸣的机器声中,老板带着30多名工人正在热火朝天地干活。披上工衣,他成为其中一员。这时,兆力电机才成立两年,只是一间小作坊。

“我们公司的电机产品应用广泛,可应用到各类家电、机械上,订单每年均以15%至20%的速度增长。这让我每天都充满希望。”龚啸道出他一直扎根兆力电机的原因。如今,兆力电机已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可实现年产值2.5亿元。

为何发展这么快?龚啸认为,深圳机电行业的产业链齐全,上规模的企业有上千家。行业的龙头企业成为强链优链的重要力量,创新活力强,研发投入大,技术专利成果多,整体竞争力强、附加值高,在产业链中处于不可或缺的关键位置。兆力电机作为深圳机电产业链的一家优质企业,在和同行激烈的竞争中,互相依存,迅速提升。

随着生产的进一步扩大,兆力电机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厂房必须也得增加。兆力电机先是搬到松岗街道,厂房面积达到一万平方米。不久,厂房又不够用了。

数据显示,2017年,东岸深圳、东莞两市的GDP高出西岸中山、江门和珠海三市2.13万亿元,到了2023年,这个差额扩大到3.39万亿元。中山面积略小于深圳,但其0.38万亿的GDP却不到深圳3.46万亿GDP的一个零头。差距之大,有些惊人。与此同时,深圳也面临着要素成本上升、发展空间受限的问题。

东岸缺空间、西岸缺产业,如果一桥飞架东西、连通两地,显然可以形成互补之势,促进要素流动,优化资源配置。

2015年,深中通道即将开工的消息传来,随后兆力电机管理层坚定了在对岸中山开疆辟土“补链”的决心,和相关资金方合作在中山购置40亩工来用地,建筑面积数万平方米,用于扩大生产的需要。

“兆力电机是行业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众多深企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一直在进行中。”龚啸说,如今,兆力电机的研发部门及业务部门留在深圳,深圳的优越产业链条件更能吸引人才,科研型企业、科研院所、大学高校扎堆凸显优势,也更有利于人才接收先进的信息,与同行交流迸发出智慧的火化。深圳的工厂区依然存在,目前有300名员工,主要辐射深圳、东莞、惠州等地客户,中山厂区有近千名员工,链接广州和佛山及全国其他地区的客户。

深中通道开通,不少劳动密集型产业,把研发总部放在深圳,工厂设在中山等地。与此同时,有更多先进制造企业看中深圳“领头羊”的前景,加速从全国各地往深圳集聚,使得深圳“20+8”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猛。

一半山水一半城。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在深中通道附近,新桥东先进制造产业园的一号园区的摩天厂房在绿水青山间拔地而起。

给“黄金内湾”镶上“金珠”,由蓝图变为现实正迈出坚实的第一步。新桥东先进制造产业园“3个500”目标已定下,投资超500亿元,建筑空间超500万平方米,GDP超500亿元。该项目由宝安区政府与世界500强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合力开发运营,是深圳市二十大先进制造业园区之一、深圳高新区宝安园区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深圳市首个平方公里级“工改工”城市更新项目和“工业上楼”先行示范园区。新桥东项目将提供约183万平方米生产空间、63万平方米研发空间及丰富的产业配套及公共配套,聚合研发设计、中试成果转化、生产制造、产品展示、总部办公、生产配套等功能于一体,实现“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一栋楼就是一条链,产业园就是生态圈”。一号园区有一批先进制造业企业“上楼”,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前来考察,争相成为“新业主”。

园区相关负责人如是说:“深中通道是粤港澳大湾区核心交通枢纽工程,开通后大大缩短新桥东先进制造产业园与中山等周边城市的交通时间,使新桥东能够更好地利用珠江口西岸都市圈的产业资源和创新要素,推动产业链的完善和升级,以此推动先进制造业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等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进一步激发新质生产力,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此外,深中通道的开通还将为新桥东带来更多的关注和目光,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入驻新桥东,推动‘工业上楼’产品更好地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格局。”

“深中通道开通,深圳从全国‘一盘棋’的角度来构建国内大循环,打破行政壁垒和人为障碍,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更有利于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战略咨询专家郭磊说。他早在20世纪90年代已来到深圳,在长期进行从事咨询服务的过程中,接触了大量的企业。

郭磊说:“ 纵观中国经济,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已成为新的发展格局。对此,结合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我们可以先通过在湾区内构建一个自主可控的国内全产业链体系的内循环。在内循环基础上通过积极参与、主动融入世界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充分利用国外市场和国际先进要素构建外循环,从而实现我国构建现代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深中通道开通, 湾区交通的不断完善,必然会带来湾区人员交流极大的便利性,继而带来信息、资金的流动,最终实利产业链的合理布局,实现大湾区的远景规划。” 郭磊指出,放眼粤港澳大湾区,充分利用湾区内各城市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有利于位于产业链不同位置的企业遵循资本追逐低成本和高效率的规律形成一个个产业集聚,在商业效率的主导和可持续发展的约束下形成湾区内各个城市主要产业的协同关系。以构建高质量区域产业集群,形成面向内需市场的区域先进制造业全产业链即内循环体系,形成湾区经济强有力的发展引擎。深圳在完善内循环经济的基础上,再通过不断优化营商软环境和现代治理制度,加强国内外创新要素的合作交流,打造独立性与开放性、内循环与外循环兼备的全球产业链即外循环体系。最终便可以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而在这个新格局中,高效完善的内循环体系毋庸置疑地将成为内外互促双强的基石与前提。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 秦天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王雯 三审 张雪松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