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榜|我曾经以为,人们可以远离家庭独自生活
读特记者 余梓宏
2020-09-04 17:54

本期书榜从《回归故里》说起。这是法国社会学家迪迪埃·埃里蓬的作品,回溯了他如何从工人家庭的穷孩子成为法国著名的知识分子,最终通过对过去经历的反思“结束了自己的流亡”。他曾说:“我曾经以为,人们可以远离家庭独自生活,可以忘却个人历史以及那些生养自己的人,重新创造自己”。但在他重新回顾自己的人生后却发现真相是:背离家庭与过去是永远无法彻底实现的,“我们至多可以通过将现在与过去连接起来,与自己和解,与自己曾离开的世界和解。”从而结束一段“流亡生活”。

本期书榜关注的话题就是关于故乡。《余事勿取》的作者、青年作家魏思孝曾出版一部小说集《小镇忧郁青年的十八种死法》,这本书被认为是“小镇青年焦虑写作”。但新书不一样了,他从小镇又转身回到鲁中乡村,希望记录故事背后的家庭、乡村,以及时代变迁里小人物的无所依存。“我所写的东西,都来自于我所观察到的眼前的生活,如果说这有什么价值可言,在社会学的意义上,用文字保留了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真相吧。”

关于人的故乡,可以有多种比喻。可能是历史,也可能是森林。《审判希特勒》让我们回到历史现场,看34岁的阿道夫·希特勒是如何通过一场审判展现其极具煽动性的主张,从而不可思议地走上了一条通往权力的路。《森林纪》一书中,森林像一台时光穿梭机,使我们得以往返于昨日、今日和明日的时光之间,并最终落脚于一个叫作精神原乡的地方……

和人类一样,文学也有“故乡”。《最后与最初的人:临近与遥远未来的故事》虽然是1930年代写就的科幻小说,但火星人入侵,超级大脑、终极心灵、移民金星、太阳爆炸、基因改变、流浪星球......等等科幻经典元素,都能从这里找到源头。如果我们想了解科幻小说是如何一步步发展至今的,《交错的世界:世界科幻图史》就以生动的创作故事,为不断变化的科幻小说勾勒出清晰的脉络。

◎虚构

《余事勿取》 魏思孝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0年8月

小说的主人公卫学金是山东中部地区的一个农民,小说展现了他生命中最后三天的故事。摆在我们面前的不仅是个人的命运,还有故事背后的家庭、乡村,以及时代变迁里小人物的无所依存。书名源自于乡村普遍使用的黄历中的一种警示,“余事勿取”的本意即除了黄历里允许的,不宜做其他事情,暗合了小说中一个山东农民的非典型死亡事件。

《爱像划了一根火柴》陈飞白 著  鹿书deerbook·武汉大学出版社  2020年7月

世纪末的东北,两个破碎过的家庭组合到一起,无意中展开了一段欲扬先抑的情感纠葛。爱情和命运如同冬日大江,平静表面之下暗藏汹涌潜流,将故事推向一场历时二十年、在毁灭与拯救之间循环往复的迷局,也让卷入其中的人再也无法逃脱,终生背负遗憾和怨念前行,直到宿命般的意外将一切了结……

从十多岁到三十多岁,沙染由女孩成长为女人,情路历程磕磕绊绊,期间目睹了两个家庭、两代人之间的爱恨情仇,而她成长中的那些坎坷与悲欢,亦是二十世纪末到二十一世纪头两个十年间整个东北的缩影……

《潘多拉文件》(波多黎各)罗萨里奥·费雷 著  轩乐 译  后浪丨四川人民出版社  2020年9月

《潘多拉文件》是波多黎各作家罗萨里奥·费雷的作品集,共收录了作者的24篇小说、诗歌,书中的故事带着浓郁的热带异域气息,风格或暗黑猎奇,或大胆疯狂,隐喻快速发展却依然被父权文化主导的现代社会中的女性地位、没落的种植园经济与新兴现代工业的冲突、旧贵族逐渐被新贵阶级取代……

《克莱的桥》(澳) 马库斯·苏萨克 著  周媛 译  新经典文化·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20年9月

十三岁那年的夏天,妈妈在我的怀中死去,爸爸一言不发地逃走了。

其他几个兄弟说爸爸是谋杀犯,只有我知道在那个太阳照得人睁不开眼的后院里发生了什么。

自那之后,我们彼此拉扯着长大,成了别人口中的流氓、野孩子。

四年后,爸爸终于回来了,他没做任何解释,只是让我们跟他去修一座桥。

我试图告诫自己,我不是谁的兄弟,也不是谁的儿子。可当面对爸爸时,所有标榜自己独立存在的雄心壮志都消散了。

我答应去修那座桥。

我知道,等桥修好的那天,一切都将发生改变。

《最后与最初的人:临近与遥远未来的故事》(英) W.奥拉夫·斯塔普雷顿 著  潘震 译  知了·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0年8月

欧洲战争后,人类社会在各种动荡、希望和灾难中延续了20亿年,发展出了18代人类。期间经历了多国战争、东西方阵营对峙、第一世界政权、火星人入侵、移民金星、基因改造、太阳爆发、流浪星球……最终,人类即将走向灭亡。最后的人类通过意识入侵了最初的人类的大脑,并操控他写下这部关于人类未来的编年史。

火星人入侵,超级大脑、终极心灵、移民金星、太阳爆炸、基因改变、流浪星球……这些至今仍然流行的科幻元素的在这本1930年写就的书中融汇,呈现了一个颇为怪诞却又精彩纷呈的科幻宇宙。

◎非虚构

《交错的世界:世界科幻图史》(美)詹姆斯·冈恩 著  姜倩 译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0年9月

《交错的世界》从最早充满想象力的口述故事开始,通过一代代作者创作的各种鲜活故事追溯科幻小说的发展历程,以及不同时代的科学和技术创新如何改变人类对自己在宇宙中的角色的认识,并改变科幻小说。作者詹姆斯·冈恩作为当代世界科幻界公认的权威,如数家珍地讨论了影响整个科幻小说流派,以及在科幻小说发展道路上发挥作用的作者和代表作品,为不断变化的科幻小说勾勒出清晰的脉络。

《病床边的陌生人:法律与生命伦理学塑造医学决策的历史》(美)戴维·J.罗思曼 著  潘驿炜 译  鼓楼新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20年9月

在曾经属于医生的私人领域中,患者开始听从陌生人的建议。而由陌生人组成的这束耀眼的聚光灯不但形塑了医学实践的外部条件,还触及了它的实质——医生在病榻之侧所做的决策。曾经在自己的王国里说一不二的医生,怎么就被迫站出来直面委员会、各式表格、大道理以及主动出击的患者了呢?本书将读者带回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医学实验室、诊疗室、法庭和书斋,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情绪此起彼伏的大潮中,还原一场深刻影响了医患关系的变革。

《审判希特勒:啤酒馆政变和纳粹德国的崛起》(美)大卫·金 著 经雷 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0年7月

1923年11月8日傍晚,34岁的阿道夫·希特勒冲进慕尼黑一家啤酒馆,朝天鸣枪,宣布发动革命。17个小时后,他的这番壮举就只剩下了一连串的毁灭。被警方追捕的希特勒出逃。他的政治生涯似乎已经到了尽头。

《审判希特勒》讲述了此后这场事关重大的刑事审判的真相,希特勒和另外9名嫌疑人在本案中被控重大叛国罪。远至阿根廷和澳大利亚的各国记者蜂拥来到慕尼黑,见证一场持续四周的耸动奇观。到最后,希特勒得以将啤酒馆政变的惨败转化为一场大胜,令刚刚成立不久的纳粹党大为受益。正是这场审判给了希特勒崭露头角的机会,为他的煽动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舞台,助他不可思议地走上了一条通往权力的路。

《回归故里》(法)迪迪埃·埃里蓬 著  王献 译  后浪丨上海文化出版社  2020年7月

父亲死后,作者回到阔别三十年的家乡兰斯(Reims),并重新反思了自身过往经历、家乡及其周边地区的境况。从家人、家乡工人阶级民众的生活,女性长辈被剥夺的权利,到兰斯这一区域的被边缘化,相对主流文化而存在的“亚文化”……迪迪埃·埃里蓬关注的是阶级壁垒中下平民阶层的生活,是“被侮辱和损害的人”,是使他们获得“启蒙”的可能。

《森林纪:我的树 你的国》胡平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年7月

既有古希腊那天然的橄榄绿所培植的悠闲、慢节奏的生活,又有以色列从贫瘠之地创造出流奶与蜜的成就;既有美国、加拿大置丰饶的国土于无用之地,任由国家森林公园扩张,提供给动植物广阔的舞台,也有德国、日本从战争中回头,成就绿色之乡和文明大国;既有法国、俄罗斯在帝国的荣耀中转身,安心保护自己的一方水土,经营那古老、优雅的风情,也有中国在文明夹缝中兴起,在沙漠里建设绿洲,在城乡间挣扎着前行。无论是文明古国,还是现代新秀,历史与现实交织,文明与野蛮共存,国与人的风流蕴藉夹杂的是美丽、残缺、朦胧、梦幻、奇崛……

(晶报供稿)

编辑 贺曦

(作者:读特记者 余梓宏)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