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视频号团队近期发布的《金融科普直播准入标准更新通知》,明确收紧对私募机构直播管理。部分公募机构表示公募基金直播也需要提前拿到直播资质,有公司因缺少特定直播资质被中断直播。
最近,视频号团队下发《金融科普直播准入标准更新通知》,将暂停私募基金相关用户申请金融科普直播准入。本周四起,视频号还将对已取得金融科普准入资格的私募基金相关用户取消准入资格,被取消准入资格的视频号用户不可再于视频号进行金融科普类直播。金融科普类直播是指主播通过直播间围绕金融相关知识(包括但不限于:股票、债券、基金、银行、保险、信托等)进行科普讲解。
有腾讯金融科技业务线人士向媒体表示,私募原则上不能公开展业,此次标准更新主要是与监管对齐。去年末,微信更新的标准有围绕股票等知识进行科普直播,需标明主播个人真实姓名等。
近年来公募基金积极参与直播,甚至有基金公司将直播纳入基金经理业绩考核中。而视频号直播收紧管理或已传播至公募机构。最近有公募基金遇到视频号断播的情况,微信认定为“中等违规、内容违规”,该直播存在“无资质认证讨论金融类话题”的情况。有公募人士表示,尽管未明确收到视频号的相关要求,但供应商建议提前申请好基金直播资质,防止后续直播管理收紧。也有人士称,去年起微信视频号直播就要求提交公司的资质,预计公司不会受到影响。
实际上,目前不少平台对基金直播都有设置一定门槛。例如,抖音平台允许私募和基金用户做直播,在直播时,其直播间需要同步展示执照编号,且基金业务的用户不允许直接在抖音上卖基金产品。有用户表示做证券知识科普和基金知识科普直播还要求账号粉丝数大于等于1万;泛财经知识科普申请身份为专家学者等时无粉丝数要求,但身份为自媒体则要求粉丝数大于等于15万。抖音发出的直播资质有周期限制,有基金从业人员拿到了泛财经知识科普内容讲解资质,抖音给出的时间为一年。
监管部门一直对金融直播领域保持强监管。早在2021年底,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就发布了《金融产品网络营销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金融产品网络营销宣传内容和行为的具体规范,包括金融产品网络营销应当遵循依法合规、公序良俗、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等基本原则等,提出通过直播、自媒体账号、互联网群组等新型网络渠道营销金融产品,营销人员应当为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并具备相关金融从业资质。2022年6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文化和旅游部共同印发的《网络主播行为规范》中明确,对于医疗卫生、财经金融等需要较高专业水平的直播内容,主播应取得相应执业资质,并向直播平台进行执业资质报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