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低空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热点,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性产业,低空经济通过开发低空空域资源,将推动城市空间利用方式加快变革。近日仲量联行发布研报,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在低空经济发展中产业基础雄厚、政策支持有力,整体产业领先优势明显,代表着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的趋势与潜力。
“低空经济的崛起繁荣,离不开飞行器研发制造、政策监管规范、应用场景逐步拓展丰富的协同作用,从而实现各环节逐步形成闭环。”仲量联行华南区研究部总监曾丽指出,依托雄厚的制造业产业基础,大湾区在低空经济领域已形成了较强的产业优势和集聚效应。“相关企业中,既有大疆、顺丰、极飞等头部厂商,也涌现出如亿航、小鹏、广汽等行业参与者,还吸引了全球知名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研发制造商Lilium落地。”
同时,大湾区低空经济相关政策措施已走在前。如深圳、广州陆续出台低空经济地方法规,通过持续优化政策环境来支持低空经济产业发展,为大湾区低空经济创造了有利的发展环境。
低空经济的产业布局中,低空应用是核心。仲量联行研报指出,大湾区“低空经济+公共管理”的商业模式已基本跑通,涌现出应急搜救、遥感测绘、消防等诸多细分领域的行业应用。同时一部分大湾区企业已开始将目光投向面向一般大众的应用场景这一低空经济“蓝海”,进行较多商业化、规模化试验的主要是物流运输、交通文旅等更多应用场景。
报告同时指出,低空物流配送新模式在大湾区已有深度探索。无人机参与物流运输主要使用城市人口密集区120米以下的空域,重点解决高货值、长距离以及高时效性、即时性要求的应用场景。对此,大湾区部分城市存量建筑已经开始改造升级,为无人机等低空飞行器的起降预备合适的场所。例如,在办公楼、产业园区的建筑楼顶平台或露台建设、安装无人机起降台、信号收发等设施设备。其中外卖无人机是一个较为典型的应用案例,如美团已在深圳开设了20余条常态化航线,大幅提高了配送效率。
另一方面,无人机配送入户的新模式正受到关注,其有望改变现有低空经济物流运输应用需要依托配送站定点配送的局限。例如在珠海某住宅项目方案中,小区内将建设无人机低空飞行起降场,并为每套住宅的阳台一侧预留无人机入户起降台。报告认为,未来商用、民用建筑设计中,为低空经济应用场景落地预留起降空间或将成为趋势。
编辑 杨渝嘉 审读 匡彧 二审 桂桐 三审 唐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