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以来,一场以“塑志·心传”为主题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志伟师徒石湾陶艺作品联展引发东莞艺术界不小轰动。此次联展共展出了黄志伟师徒的86件代表作品。其中,黄志伟的“线塑”陶艺作品造型豪放,神韵生动,吸引不少市民慕名参观。就在28日联展开幕当天,东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晓棠亲临现场参观。
石龙博物馆迎参观客流高峰
28日下午,阳光灿烂,疫情常态化防控措施下,东莞市石龙博物馆迎来首个参观客流高峰。“塑志·心传”黄志伟师徒石湾陶艺作品联展在石龙镇开幕。
据了解,本次联展中,黄志伟携近50位全国各地的徒弟共展出了86件代表作品,既有陶塑作品,也有书画作品。其中就包括黄志伟悉心创作的陶塑作品40余件,其父亲黄松坚代表作5件。黄志伟作品就包括有向钟南山医学团队捐赠的《致敬英雄》、质朴中见细腻的《娴情》、展现中西文化交流的《与智者对话》,以及再现佛山一代武术宗师《黄飞鸿组塑》等。
本次联展陶塑作品既有石湾陶,也有交趾陶、宜兴陶,但备受关注还是黄志伟开拓的“线塑”石湾陶。在联展上,古朴典雅、色彩绚丽“线塑”作品在柔和灯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韵味无穷。
“像这件作品中将树桩上的老子与树、鸟融合在一起,展现的就是老子所推崇的道家思想,即天人合一,大道至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思想。”黄志伟传举例一件名为《大道至简》的作品向记者介绍说,传承中国民间艺术只是一个过程,不是目标,传承的目标就是要创新发展,而要创新可以从题材、手法、传播形式等入手,“我就是从手法上拓宽石湾陶,将石湾传统陶器艺术与中国传统美学、中外现代雕塑理论有机糅合,大胆吸取中国画线描‘十八法’与汉代、现代的块面结构精髓交融,将中国水墨画的五色应用到陶塑中,最终创作出立体的水墨画陶塑作品。”而这种由他拓新的陶塑新法又称为“线塑”(已获国家发明专利)。黄志伟“线塑”作品工意结合、造型豪放,神韵生动,“尤其表现在大气、洒脱的人物神态上,非常好”。中国雕塑界泰斗潘鹤曾评价黄志伟的作品“继传统、开前卫”。
据黄志伟介绍,其开拓的“线塑”陶艺市场前景广阔。不少作品因为其独特性和创造性,被评为国家珍品,相继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馆博物馆收藏。而在民间市场上,黄志伟坚持“两条腿”走路,即一条腿走高端路线,面向政府、博物馆、企业老板、收藏爱好者,满足高端礼品需求,开发高端消费市场;一条腿是将“线塑”技法应用于简单的工业化生产流程中,让更多具有文化创意的石湾陶塑产品进入寻常百姓家。目前,已经有一些照明类石湾陶塑产品推向市场。
促进莞佛民间艺术互鉴共进
记者了解到,本次联展是黄志伟师徒联展首次在东莞展出。之所以放在东莞,据黄志伟介绍,除了乡梓情怀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促进莞佛两地的民间艺术互鉴共进。在当天联展现场,记者恰好采访到黄志伟的两位东莞徒弟,令人想不到的是,她们竟然是一对母女,而且都是石龙镇中心小学的老师。
黄志伟的东莞徒弟陈慧瑜说,2011年,黄志伟陶艺作品个展在东莞石龙举行。她和母亲在观看个展后就喜欢上了石湾陶塑。2015年的一天就从公众号得知,黄志伟正在招生,成立陶塑艺术培训班。“当时还搞了个小乌龙,还以为黄志伟所在的石湾就是惠州的石湾,我还对我妈说,好近喔!但是后来搞清是佛山石湾后,还是义无反顾地去佛山参加培训,寒暑假开课,后来还参加国家级的陶艺培训班。”此后,陈慧瑜母女的作品在国家各类陶艺作品大赛中获奖。在本次联展中就有陈慧瑜母女俩的作品参展。
“近年来,通过在全国各地开讲座,上陶艺课,办培训班,目前,我正式的弟子中,东莞已经有2人,全国各地有40多个。”黄志伟9月1日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石湾陶塑有近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只是一种本土民间艺术,也不应该仅在本土开花,而应该在全国开花。不仅要让石湾陶塑“走出去”,也应该将各地陶塑“引进来”,相互借鉴,既能丰富外地民间艺术,也能提升本土民间艺术。据了解,目前,石龙镇已有在中山路骑楼街为黄志伟设立工作室或者艺术馆的意向。
编辑 董雯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