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南方科技大学粤港澳智能医疗创新研究院宝安分院、宝安区人民医院医学人工智能研发与转化中心揭牌,标志着宝安区人民医院在数字骨科和医学人工智能领域迈出了坚实而具有创新性的一步。宝安区人民医院以其前瞻性的眼光,将医学人工智能深度融入骨科临床研究与产学研转化之中。在这里,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与骨科专业知识相互碰撞、相互融合,将为骨科患者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诊疗服务。
在医学拓展现实研发部,演示虚拟现实技术在骨科中的应用。
宝安区副区长李宏涛,宝安区卫生健康局局长幸思忠,宝安区政府执行专员夏永春,宝安区人民医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中层干部、骨科专家团队成员,以及宝安区人民医院骨科中心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出席揭牌仪式。
打造骨科中心,提高骨科疾病临床诊疗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
作为宝安区的“龙头”医院,近年来,宝安区人民医院紧密围绕“强基层、建高地、促健康”的功能定位,以“全国一流现代化智慧医学中心”为发展目标,不断加强急危重症学科群、骨科学科群、泌尿系统学科群、消化系统学科群、康复学科群、眼耳口腔学科群、慢病管理学科群和护理学科群建设,大力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骨科中心建设是宝安区人民医院骨科学科群建设的重大举措。此前,宝安区人民医院依托创伤骨科,通过深圳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引进中国工程院付小兵院士团队,已在创伤修复、组织再生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果。截至目前,该科室已发表高质量论文67篇,获得多项国家级课题立项,并成功开展新技术新项目27项,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新成立的骨科中心下设4个临床单元和2个研究单元,涵盖创伤骨科、关节外科、脊柱外科及手外科等多个亚专业,拥有86张床位和76名医护人员。中心不仅具备处理骨科常见疾病的能力,还具备肢体复杂畸形矫正、淋巴水肿微循环重建等特色技术,为患者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宝安区人民医院负责人表示,骨科中心的成立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医院将整合现有资源,发挥“三名工程”团队的指导作用,并邀请粤港澳大湾区骨科领域著名专家组成指导委员会,全方位指导创伤骨科、脊柱外科、关节外科及手外科的医、教、研工作。同时,中心还将致力于数字化骨科领域先进技术和科研成果的转化,推动医学人工智能在骨科领域的应用。
南方科技大学粤港澳智能医疗创新研究院宝安分院、宝安区人民医院医学人工智能研发与转化中心支具室。
打造数字骨科,促进骨科临床诊疗走向智能化精准化个体化
宝安区人民医院骨科中心的成立标志着该医院在骨科领域迈入了数字化、智能化时代。新成立的骨科中心通过引进南方科技大学粤港澳智能医疗创新研究院宝安分院和成立宝安区人民医院医学人工智能研发与转化中心,以医学人工智能为引领,力求突破骨科医教研发展的瓶颈。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设立的研究单元内,医学3D打印中心和医学拓展现实研发部将成为推动骨科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它们能够利用三维数据构建精准的3D医学模型和虚拟现实影像,满足手术设计、模拟、演示和教学需求,为骨科医生提供全新的工作平台。
同时,骨科中心还将借助大数据、精准三维导航技术和骨科手术机器人等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实现骨科疾病诊断、治疗方案的智能化、精准化和个性化。这不仅将提高手术效率,降低手术风险,还能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康复体验。
在产学研转化融合方面,骨科中心将积极与国内外知名医疗机构和科研机构合作,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挖掘临床数据,推动研究成果快速转化,形成良性循环。此次揭牌仪式后,与会骨科专家还开展了义诊服务活动,为市民提供免费的骨科咨询和诊疗服务。
未来,宝安区人民医院将继续秉承厚德、敬业、精医、卓越的办院理念,以医学人工智能为引领,为宝安区乃至更广泛地区的骨科患者带来健康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