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 经济特区行|汕头:改革开放再出发
读特记者 李剑辉 肖意 陈智军 吴绪山 秦小艳/文 李忠/图 许舜钿/视频
2020-09-04 08:03

从大力推进东、西两个片区建设的国家级高新区,到全国唯一以“华侨”为主题的国家级改革创新平台——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从纳入国家“一带一路”重点建设的15个港口之一的汕头港,到“皇冠上的明珠”的综合保税区;从如火如荼建设中的亚青会场馆项目工地,到横跨城市内海湾的礐石大桥、汕头海湾大桥……

汕头海湾新区展示改革开放新风貌。

日前,读特“高质量发展——经济特区行”采访组走进汕头,切身感受这座全国唯一拥有城市内海的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再出发,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奋力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的新担当新作为。

打造区域创新策源地,推动汕头高质量发展

“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高新区东片区,位于汕头市中心区。”接受采访时,汕头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杨志刚告诉记者,东片区面积虽然仅有0.85平方公里,但去年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0多亿元,单位面积产值创下新高。

8月中旬,随着粤东首个人工智能产业园-高新区智造云谷和汕头-华为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同时启用,意味着汕头以高新区为载体,推动重大科技创新孵化平台建设、加快打造区域创新策源地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智造云谷以人工智能为主题,希望整合海内外潮人的资本、人才、产业等资源,助力汕头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打造国家级科技项目孵化器。”智造云谷园区负责人赵路介绍,智造云谷目前已吸引了30多家企业入驻或设置展厅。

“创新中心是华为公司落地汕头的首个项目,也是高新区重点建设的产业项目。”杨志刚表示,希望该项目发挥标杆效应,助力汕头制造业向智能化生产迈进。该创新中心已入驻合作伙伴约30家,预计未来5年可带动形成数十亿元规模的云计算大数据产业生态。

“作为粤东首个国家级高新区,汕头高新区实施功能区和行政区叠加的新型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从未停步。”杨志刚说,按照西区高标准规划建设、东区优化提升的总体思路,高新区致力打造区域创新策源地,加快建设集科研、教育、高新技术产业孵化集聚、创新创业为一体的粤东科学城,成为推动汕头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

在杨志刚和汕头市发改局规划科科长罗川看来,汕头高新区需要加强与深圳高新区的全方位合作,高新区将重点发展5G智能制造、新材料、化学与精细化工、生物制药等主导产业,加快特色产业园建设,为汕头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的科技和产业支撑。

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提质增效”行动,5G产业园区入选省首批创建名单,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挂牌运作,省智能化超声成像技术装备创新中心落地,中国(粤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汕头广工大协同创新研究院加快建设……40年来,以高新区为牵引,汕头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创新跑出加速度,有力推进了产业和创新“双升级”。

打好“侨”牌敢于试验,为新时期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探索新路

百载商埠,著名侨乡。

汕头侨资侨力丰富。从“本土一个汕头,国内其他地方一个汕头,海外一个汕头”说法中,潮商群体影响力可见一斑。

创新试验,走向世界。

打造全球华侨华人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门户。走进中山东路的国瑞信息大厦,大厅内,中国·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招牌十分抢眼。


一片勃勃生机的汕头华侨试验区(海湾新区)

“我现在仍然经常看深圳特区报,从中学习深圳在新时代改革开放、先行示范中的经验做法。”汕头华侨试验区(海湾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陈斌热情欢迎采访组一行,“我们要积极对标前海,打造区域现代金融服务集聚区。”

“这里是经国务院批准的中国唯一的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也是全国唯一以‘华侨’与‘文化’为特色的国家级发展平台和经济功能区。”陈斌自豪地说,我们要充分发挥华侨华人资源优势,为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探索新路。

依托侨乡优势,目前,汕头已与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往来关系。

华侨试验区规划面积约480平方公里,重点打造“一平台二基地三中心”,即构建海外华侨华人聚集发展创新平台,打造华侨文化交流基地和对外传播基地,建设跨境金融服务中心、国际采购商贸物流中心和旅游休闲中心,大力发展跨境金融、海洋等九大产业。

据介绍,今年6月,广东省政府印发实施《关于支持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8个方面24条支持政策。

目前,华侨试验区城市功能设施日益完善,注册企业超过700家,创设了全国首个以华侨为核心概念的区域股权交易市场“华侨板”,设立广东华侨金融资产交易中心和总规模达50亿元的华侨产业母基金,吸引宝能、明园等9家企业设立总部项目,总投资约189亿元,加快打造总部经济园区。目前,“华侨板”注册、挂牌企业625家。

“希望与前海创新合作机制,复制、推广前海政策,联合打造华侨华人创新创业平台,推动双方资源优势互补和产业共建。”陈斌说,我们要打好“侨”牌,多形式开展通侨联侨惠侨引侨聚侨工作;敢于试验,重在创新,努力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在融入“双区”建设中打造高品质宜居宜业新城、改革创新先行区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借力亚青会举办东风,推动城市发展能级全面跃升

活力亚青,大美汕头。

第三届亚洲青年运动会将于明年11月在汕头市举行。

走进汕头,“与亚青相伴,与青春同行,与精彩共进”“喜迎亚青会,创建文明城”的公益广告十分醒目,催人奋进。

正在建设中的亚青会场馆群

沿着8车道的东海岸大道东行,一派繁荣的东海岸新城映入眼帘,原先的一片滩涂,如今已是勃勃生机,亚青会场馆群建设现场更是热火朝天,主场馆“一场两馆”已封顶,22个场馆项目抓紧同步推进中。

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罗川表示,以筹办亚青会为契机,汕头统筹推进场馆等基础设施建设及周边环境改造,以绣花功夫和工匠精神,提升城市品质,推动城市发展能级全面跃升,推进创文提质升级,向世界展现汕头最美最好状态,努力把高水平赛事的“举办权”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优先权”,加快构建区域教育、医疗、文化、商贸“四个高地”,推动汕头实现大发展大跨越。

明珠璀璨,辉映海滨。金平区海滨路上,榕江入海口处,就是汕头湾了。岸边,是带状公园般的观海长廊。夕阳洒下余晖,海风轻轻吹拂。眺望远处,礐石大桥、海湾大桥犹如两条卧波长虹,对岸的礐石风景区尽收眼底。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碧波荡漾,船行鸟飞,好不惬意。

长廊上,浓郁的潮汕话语境中,三三两两的市民游客或滑板,或打拳,或散步,或聊天,令人顿生“此心安处是吾乡”之慨。

“随着综合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曾被定性为‘广东污染最严重河流’的练江正逐渐恢复‘生命力’。”汕头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刘燕飞表示,近年来,汕头持续深入推进练江、梅溪河流域综合整治,今年以来练江国考断面、升平断面的平均水质均达到国家考核要求。1157个自然村基本完成“源头截污、雨污分流”,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列全省第2名,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以上。

“我们要全力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及配套工程建设,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刘燕飞说,力争早日把汕头建设成为全国黑臭水体示范城市,让市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让城市因环境而更有吸引力。

三江入海、一湾两岸、一市两城、南北相望,北回归线穿境而过的汕头海风扑面,风光旖旎。

站在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的新起点上,汕头,改革开放再出发,新时代绽放新活力,新征程书写新辉煌。

编辑 高原 许舜钿

(作者:读特记者 李剑辉 肖意 陈智军 吴绪山 秦小艳/文 李忠/图 许舜钿/视频)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