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由深圳市光明区公共文化艺术和体育中心(区图书馆)和中国科学报社共同承办的2024年科学小记者征文展评表彰活动在深圳光明举行。据悉,本次科学小记者征文活动共收到投稿作品537篇,其中100篇作品入围,50篇作品进入终评。现场对获评作品、优秀科学小记者指导教师、优秀科学小记者联合培养基地进行了表彰。此外,入围本次征文活动的学生将获得科学小记者证。
活动现场。
深圳市光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武玉蕾表示,近年来,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深入打造科学、科创、科普、科幻“四科联动”文化品牌,让科学基因深度融入城市血脉,塑造了光明特有的“科学IP”。本次征文活动的作品,不仅展示了学生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也体现了光明区青少年教育的风采。下一步,光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将持续推进科学教育和科学普及工作,让“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社会风尚蔚然成风。
据悉,科学小记者征文活动自启动以来,受到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评审团在进入终评的50篇作品中,评选出了5个“优秀作品”,15个“新星作品”,30个“种子作品”。
其中,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郭哲铭的两篇作品分别获评“优秀作品”和“新星作品”,作为优秀科学小记者代表,他分享道:“刘慈欣先生的科幻小说为我打开了探索科学和科幻世界的大门,小说描绘的看似真实的科幻世界,极大激发了我的无限遐想。在自我构建的科幻宇宙中,我坚定地扮演着观察者的角色,记录每个角色的生活点滴。”
优秀科学小记者代表郭哲铭发言。
此外,深圳市光明区光明小学老师黄明俊、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光明星河小学老师黄雅倩、南方科技大学附属光明凤凰学校老师贺娇华、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老师徐莉莉、深圳技术大学附属学校(光明)老师白斯桐获评“优秀科学小记者指导教师”;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光明星河小学、南方科技大学附属光明凤凰学校、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深圳市光明区楼村小学、深圳市光明区公明中英文学校获评“优秀科学小记者联合培养基地”。
“课堂是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提升的重要载体。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鼓励孩子们从自己的兴趣出发,针对不同的科学领域去思考和表达。首先,以课本为依据,结合生活实际,尝试创意表达。其次,以生活为素材,利用真实情境,开展生活化作文教学。最后,保护学生单纯朴素的想象力,鼓励跨学科融合。”优秀科学小记者指导教师代表黄雅倩分享道。
据介绍,今年四月以来,光明区图书馆与中国科学报社合作,联合光明区15所中小学校,开展科学小记者征文展评活动,成立了科学小记者联合培养基地,并成功举办了两期科普讲座,吸引了近400位学生参与线下活动,加深了青少年对科学的认知,提升科学素养。
本次活动由深圳市光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深圳市光明区公共文化艺术和体育中心、中国科学报深圳记者站共同承办。
编辑 黄小菊 审读 张蕾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刘思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