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故事|深圳追梦人:从初来“试一试”到最终“充满感情”
澎湃新闻
2020-09-03 21:55

【编者按】回望深圳40年,那是奇迹开始的地方,也是万千追梦人梦开始的地方。这座城敞开大门接纳着每一个陌生面孔,“来了就是深圳人”,他们与深圳相遇的第一天便写下与深圳的故事,他们随深圳一同成长,当时怀揣的梦想和如今的生活与这座城相互交织缠绕,他们与深圳彼此见证着奇迹。


如今,这群追梦人是否还记得初到深圳的那段时光?他们对深圳有什么心里话?2020年8月底,澎湃新闻记者寻访了五位当年的深圳追梦人,他们来深圳最长的34年,最短的也有26年。初到深圳,他们的第一份工作地都在位于罗湖区的新都酒店,这是当时深圳最奢华的商务酒店,也是香港人和外商往返的必经之地。


随着小渔村蜕变成国际化大都市,随着大浪淘沙后的新都酒店从兴旺到没落,早已步入中年的五人也历经巨变。他们从踏上深圳到扎根深圳,从努力生存到努力生活,从初来乍到时的“试一试”到对每一寸土地都“充满感情”,这句“来了就是深圳人”始终印证着五人最初的梦想,它把真真切切的归属感和幸福感赠予每一位深圳追梦人。

邓洪新

来深圳29年/生于1970年/广东蕉岭人

目前是五洲宾馆餐饮部总监

“我终于感觉自己是深圳人了,我在这里成家了。”——邓洪新

上:1994年,邓洪新在工作的沙河高尔夫球会处留影。(翻拍) 下:8月26日,深圳莲花山,邓洪新在邓小平雕像下留影。

1991年,邓洪新辞去了广州越秀大厦保安部主任的工作,踏上了深圳的土地。“当时外地人要想在广州拿到户口太难了,没有家的感觉,只好来深圳试一试。”刚到深圳,深南大道很多地方都还很荒芜,都是杂草,邓洪新感慨道,“那时候罗湖就四五家酒店,而我上班的新都酒店是当时最热闹最旺的酒店,每天吃饭排队都要一个小时左右,这里是香港人和外商往返的必经之路。”

1993年,邓洪新任职新都酒店调酒师。(翻拍)

新都酒店是一家中外合资酒店,来往的基本上都是外商和香港人,在酒店酒吧做服务员的邓洪新,因为没有一点英语基础经常出洋相。“我印象很深的是,有一次结账688港元,我不会说,当时满脸通红只憋出三个英文单词six, eight ,eight,一边说还一边用手指比划。”说起这件事,邓洪新脸上还有一点尴尬,“没办法,环境改变人,不学就没法生存。”通过工作之余的不断学习,一年后,邓洪新基本可以和客人没有障碍的用英语交流了。

1995年,邓洪新在都之都大酒店门口骑着自己摩托车留影。(翻拍)

刚到深圳时工资不高,一个月400多元,邓洪新买了辆摩托车兼职载客,“只要有空就去,一天少的话能挣个二三十元,多的能挣五六十元,也是一笔收入。”

4年里,邓洪新在新都酒店从实习调酒师升到了高级调酒师。之后的4年,邓洪新换了几次工作,直到1998年12月,他跳槽到五洲宾馆至今,从担任餐饮部酒水经理一路做到餐饮部总监。

随着工作不断高升,邓洪新在1996年拿到了深圳龙岗的户口,1997年和老乡徐莉芳喜结连理。“也就在那一刻,我终于感觉自己是深圳人了,我在这里成家了。”邓洪新很是感慨,“这一步步走来真的不容易,特别感谢邓公,正是他带领深圳特区改革开放,才有了我们现在的生活。”

1997年,邓洪新和老乡徐莉芳结婚。(翻拍)

8月27日,邓洪新和爱人在家看电视。

曾文凯

来深圳26年/生于1973年/广东蕉岭人

目前从事酒店投资行业

“它见证了我的成长。从我当年的一个人来这里,到现在一家五口幸福地生活着。”——曾文凯

上:1994年的曾文凯。(翻拍) 下:8月28日,曾文凯身穿着当年一样颜色的衣服在新都酒店前留影。

1994年7月,曾文凯与同学相约一起到深圳找工作。从380公里外的蕉岭出发,走走停停28个小时才抵达深圳。那时的福田汽车站在深南路上,就像小县城的汽车交站,车站对面是好几排发廊、餐馆之类的小店铺。上海宾馆以西,是一大片荔枝林,没有栏杆的果园,地上杂草丛生,显得很荒芜。

在同学的介绍下,1994年8月20日,曾文凯进入新都酒店工作。由于工作的不顺心,3个月后,曾文凯便萌生了离职的念头。但当时孤身一人,一旦离职将面临住宿问题,他还是抱着骑驴找马的心态坚持了下来。17年间,曾文凯从普通员工到公关策划经理再到驻店经理,见证了酒店从最鼎盛时期、A股上市到酒店被债权人接管到走向没落,也见证了罗湖口岸周边商业兴旺、深港人流的交织、建设路、人民南路的黄金年代,到地铁开通后,两条黄金道路跳崖式的冷清。

8月25日,曾文凯在公司大楼的天台眺望深圳湾。三年前,之所以把公司选在这里,是因为从这里能看到深圳湾,现在都被拔地而起的高楼遮挡了。

2006年,曾文凯加入了深圳户籍,成为了真正的深圳人。2011年6月,曾文凯离开了新都酒店。3年后,在太太的支持下,开始创业,成立了酒店顾问公司。目前,公司顾问团队成功为全国51个城市200多个酒店提供了服务,服务了数十家央企国企。

深南大道上的邓小平画像是他“每天上班路过的地方”,8月28日,曾文凯带着一家人再次来到这里,“它见证了我的成长。从我当年的一个人来这里,到现在一家五口幸福地生活着。”他又感叹着对刚参加工作的儿子说,“如果你一直准备,运气一定会随时降临。”

8月28日,曾文凯带着一家人在邓小平画像前留影。

黄远红

来深圳34年/生于1968年/广东紫金人

目前是深圳市作家协会会员

“深圳的经历,生活的每一寸土地,我都充满感情。”——黄远红

左:1988年,在新都酒店上班的黄远红。(翻拍) 下:8月28日,深圳,聊起诗歌,黄远红不由自主的兴奋起来。本组图片均为澎湃新闻记者 丁晓文 图

从小喜欢唱歌跳舞的黄远红, 高中时来深圳旅游,就被工人文化宫餐厅里轻歌曼舞的氛围吸引,从而有了在深圳发展的念头。1986年8月,黄远红通过招工来到了深圳,在新都酒店担任西餐厅的领位员。6年合同期满后,转行做过公务员,做过兼职歌手,却一直没有明确的目标。“我们生活在深圳改革开放最好的年代,那时的深圳遍地都是机会。”1996年,黄远红花了6万元买了一个商铺做投资,这也是她购置的第一个物业。随后,结婚生子,相夫教子,小日子过得平平坦坦。

1990年,身着制服的黄远红(左)在新都酒店和同事合影。(翻拍)

年过40的她,精神层面的需求日渐旺盛。黄远红在2013年开始写作,那一年,她的第一首诗作《喜欢太阳》发表。目前,黄远红是深圳市作家协会会员,参与组织过深圳市文学艺术的公益活动:深圳书香和中国诗歌万里行。“深圳的经历,生活的每一寸土地,我都充满感情“,现在的黄远红用写作和诗歌赞美深圳,也享受着诗意的生活。她说,深圳的变化和发展可以用“惊叹”来形容,“我们都是深圳发展的亲历者,见证者,挥汗者,开拓者。”

吴永强

来深圳34年/生于1964年/广州市人

目前已退休

“人生很早进入了舒适区,没有给自己太多的机会去拼搏。谁想到深圳发展这么快呢?”——吴永强

上:1980年代,吴永强(中)在深圳的沙头角口岸。当时去沙头角的时候,大家都会买些洗发水,香皂带回广州。(翻拍) 下:8月28日,吴永强在新都酒店前留影。他说,当年潮州酒楼有扇大门,就是朝人民南路的放向开着的。本组图片均为澎湃新闻记者 丁晓文 图

吴永强高中毕业后,在广州市友谊商店工作,通过新都酒店招工消息,来到了深圳,成为酒店首批员工。“那时,从广州坐火车到深圳需要2个半小时,票价七元五角,从火车站和罗湖关口出来,只有一条繁华的人民南路。”吴永强回忆,“现在建设路的位置是火车铁轨,过了铁轨的蔡屋围村就是一片农田。”他说当时最喜欢去蛇口玩,“海边很舒服,南海酒店很洋气,但那时不敢进去。”吴永强回忆到,后来谈女朋友的时候才去,请她吃了顿西餐。

1991年,吴永强(右)在新都酒店的潮州酒楼留影。(翻拍)

1988年,吴永强(左)和古娇灵的先生阿聪合影。(翻拍)

吴永强高高瘦瘦,白皙斯文,年龄比同时期的培训生年长两岁,一进酒店便做了领班。1991年,吴永强升职为新都酒店潮州酒楼的经理,是最早进入酒店管理层的中方员工。当年,新都酒店的港职和外籍管理人员有70-80人,可以跻身酒店管理层,是十分令人羡慕的。之后,吴永强一直在酒店行业工作,直到退休。“人生很早进入了工作生活的舒适区,真就没有给自己太多的机会去拼搏和挑战,去做生意。谁有想到深圳发展这么快呢?”吴永强边喝着茶边感慨。

目前,享受着退休的生活的同时,吴永强也在努力学习电商。他说,深圳是一个有许多机会的城市,有着很好的信息资源和货品资源的优势,“只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总是会有收获的。”

古娇灵

来深圳33年/生于1968年/广东梅州人

目前是美容产品代理商

“当年来深圳的同学朋友,比留在家乡的要过的好很多。”——古娇灵

上:1980年代的古娇灵和先生阿聪(翻拍)。 下:8月28日,古娇灵在家里的厨房煎粉粿。古娇灵的家在香蜜湖。2008年的金融风暴之前几个月,夫妻两人决定卖掉一只股票,然后用赚来的钱买了这层楼。本组图片均为澎湃新闻记者 丁晓文 图

中学毕业后,古娇灵经朋友介绍,入职了新开业的新都酒店,在西餐厅当服务员。到酒店不久便认识了先生阿聪,阿聪和吴永强是同一批从广州招来的培训生。说起这个,“真是要感谢新都酒店的。”古娇灵略带羞涩的说,“阿聪对我影响蛮大的,我在他身上学到了很多。比方说,我有时候会斤斤计较,但阿聪气量大,见识多广,为人处事很得体。”

1987年5月拍摄的新都酒店宣传照,照片中的阿聪穿着白西装。(翻拍)

古娇灵在酒店一直工作到1992年合同期满后离开。随后,在朋友影响下,她和先生阿聪在深圳西华宫开了一个批发美容产品的档口。“当年生意很好做,只要你说得出价钱,有货就可以卖掉,利润很可观。”古娇灵回忆到。2003年前后,夫妻俩开始做各类美容产品的品牌代理,其中欧莱雅美容产品专业线的代理,从市级代理做到了华南区的代理。曾经的酒店工作经验锻炼了古娇灵很好的服务意识和管理方式,公司最多时候有上百名员工,她都管理得得心应手。“成长过程当中,你的各种经历其实是会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的。”古娇灵说,“我们仍然在不断学习。十几年前,全国各地的同行们就会来我们店里观摩学习。”

“少年吃点苦是好的”,古娇灵在厨房边煎粉粿边说,“当年来深圳的同学朋友,比留在家乡的要过的好很多,当时不愿意出来的人,是因为家里环境好啊。我们80年代出来的时候,确实是因为家里条件都一般般,才会去更努力的工作和生活。”

编辑 程思玮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