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读特客户端发布《山东师范大学遭实名举报“乱蹭成果”?一只蜗牛引发学术争端》的报道,引发众多网友关注和讨论。6月13日,当事人张国一告诉记者,自己仍未收到学校方的回应,而与张振国博士的聊天记录也依然停留在5月19日。
追溯:为何会引发争端?
佛慧华蜗牛错误表述的出处,源自哪里呢?
根据当地媒体公开报道提到的“山东省2024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宣传活动在微山湖国家湿地公园举行现场新闻发布会”,6月13日,读特新闻记者致电山东省委宣传部新闻处,工作人员回应称:“发布会资料由相关厅局单位审核,可以找他们问问。”
读特新闻记者进一步联系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工作人员表示:“我们在‘山东环境’的公众号上发布了权威全文实录,表述上有异议的地方,可以再跟我们联系。”
根据山东省生态环境厅有关工作人员指引,读特新闻记者在该公众号上查阅到当天发布会信息,发现发布会现场仅提及“济南佛慧山发现全球新纪录蜗牛物种,并以发现地为其命名”。关于佛慧华蜗牛的详细介绍,并未有更多介绍或其他表述。
那么,将佛慧华蜗牛错误表述为“佛慧山华蜗牛”是如何产生的?
读特新闻记者查阅后发现,公开报道中首次出现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张振国对佛慧华蜗牛的介绍,是5月17日当地媒体一篇关于“山东生物多样性”的报道。在该报道中,张振国博士接受采访时提到了“在龙洞—佛峪一带的山上也发现了这种蜗牛”“种群基数大”等表述,并出现了对张国一的介绍及讲述了佛慧华蜗牛的发现过程。读特新闻记者梳理发现,此后的公开报道中,相关表述及具体情况介绍与该篇报道相关信息差别不大。
张振国曾对错误图片进行回复
“他的这些表述都没有询问过我的意见。”张国一表示,众多公开报道发出后,他曾询问过张振国博士为何提供错误图片,而后者则表示:“媒体也不懂啊,我也没说这个是佛慧华蜗牛。”
山东师大及涉事副教授仍未回应
6月13日,读特新闻记者再次联系山东师范大学校长办公室。接线工作人员称自己是学生助理,不清楚此事,并表示:“老师正在开会,具体情况得等老师来了以后才知道。”记者进一步尝试联系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但电话未能接通。
此外,截至发稿,另一方当事人张振国博士亦始终未对记者发送的邮件及好友申请进行回复。
针对此次“蜗牛争端”,不少网友表示支持佛慧华蜗牛命名者张国一维权。网友“满天繁星”表示:“这要不说,单看之前的报道,我确实认为就是山师的团队发现的。敢情没啥关系。”网友“吉祥如意大宝贝”则提到:“学术研究是非常严谨的事情,支持维权!”
此外,也有网友提出不同的看法,网友“Cuiguanwei”表示:“在山师求学期间、在求学所在地济南佛慧山发现的,结果把该成果带到英国发表,成果属于英国学校,这样合适吗?”
对于此次由蜗牛引发的争端,您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
编辑 薛锦瑜 审读 张蕾 二审 关越 三审 万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