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陈奕迅重庆演唱会突然延期
原因竟是他10日在户外打网球
中暑休克晕倒
倒地时下巴遭受撞击
腮骨出现骨裂
相关话题也立马冲上热搜
据了解,事发时香港气温并不高
在30℃左右,最高气温普遍31℃~32℃
看起来离让人中暑的“酷热”还差点火候
那为什么会出现意外呢?
有专家表示,高温确实是容易诱发中暑出现的主要气象因素,但并不是唯一要素。空气的湿度、风速等都可能会间接诱发中暑,高湿度往往比高温度更隐匿,更值得关注。
乍一看,陈奕迅中暑当天30℃这个温度并没有高到令人难以忍受的程度。然而,气象站相对湿度上可以看到,在气象站气温达到32℃左右时,气象站相对湿度达到了80%左右。在这种高湿度环境下,对流和蒸发难以发挥作用,就会导致人体出现严重的体温调节障碍,体感温度会显著升高。
根据香港天文台的体感温度对照表,32℃的气温加上80%的湿度,体感温度可以高达43.2℃。在这种“桑拿天”般的环境下,人体散热困难,尤其在剧烈运动时,极易中暑。
连日来,全国多地持续高温,从6月10日开始,北方今年来最强高温进入鼎盛时段。
中央气象台消息,预计13日至15日,华北大部、黄淮、陕西中北部、山西中南部、苏皖北部、湖北北部以及内蒙古西部和东南部、新疆南疆盆地等地依然持续出现35℃以上的高温天气。
其中,河北中南部、山东西北部、河南中北部等地部分地区可达40℃至42℃以上。部分地区日最高气温可能打破历史同期纪录。
据中国气象局,5月期间全国平均气温17.7℃,较常年同期偏高1.2℃,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郑志海表示,今年高温最明显的区域将更偏南一些,主要在江南南部、华南一带地区。
“造成高温的最直接影响就是大气环流。”他介绍称,今年南方高温与厄尔尼诺有关,厄尔尼诺背景下有利于副热带高压增强,副高控制之下的地区高温会较强。今年副高总体比较强,目前其主要在南边(南亚)一带,将来副高北抬就会影响我国江南、华南一带。
北方这轮高温以干热为主,而南方则闷热上线,在持续的炎热“烤验”下,中暑风险也在增加。
01. 太阳晒太多易中暑
中暑是因为什么,热!所以在高温高湿天气应该尽量减少外出。
这里要记住两个温度:
老年人在室外温度超过32℃时尽量避免外出;而年轻人在室外温度超过35℃时也要尽量避免在户外工作或剧烈运动。
实在有事需要外出,也要避开上午10点到下午3点的高温时段。
02. 吃的越冰越容易中暑
吃冰镇食品的确很解热,然而短时间内摄入冷食冷饮过多,消化系统首当其冲受到影响,人体因局部温度很快下降而调节失衡,继而影响到全身各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就容易导致中暑发生。
03. 室内外温差大易中暑
从过于凉爽的房间一下进入烈日炎炎的室外,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会“失灵”,极易中暑。
所以室内外的温差最好不要太大,空调温度设定在26℃-27℃左右为宜,最好与室外的温差在5℃-10℃之间。
据了解,中暑的严重症状一般可分为热痉挛、热射病和热衰竭3个阶段。
在热痉挛阶段,人常常会觉得口渴、焦躁,还会因为电解质丢失过快而引起手脚抽筋,“这提示我们,中暑已经来了,应该尽快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医生李启明表示,而严重的热衰竭甚至会导致昏厥。
和普通的中暑不同,热射病是高温相关急症中最严重的情况,即重症中暑,患者可能会有生命危险。热射病表现多样,包括头晕、搏动性头疼、恶心,极高的体温(往往会超过40°C),皮肤红热且干燥无汗、怕冷,意识模糊、口齿不清、不省人事。
“热死人并非玩笑话。这些年,因热射病而死亡的病例并不鲜见。”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洛阳医院西工院区急诊科主任徐红辉说。高温高湿的气候因素和高强度体力活动是导致热射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老人、孕妇、幼儿及户外高温作业人员是高温易感人群,尤其要注意预防该病。
(综合来源:深圳商报、中国气象爱好者、现代快报、央视新闻、国家应急广播、洛阳网、广东卫生在线 )
编辑 周梦璇 审读 伊诺 二审 郑蔚珩 三审 江晓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