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沙河,是深圳市南山区第一大河流,因曾经流沙如金,故唤作“大沙河”。它发源于阳台山,全长14.47公里,流域面积92.7平方公里。大沙河贯穿南山全境,沿线芦苇茂盛、水清岸绿、鱼翔浅底,如一条蜿蜒美丽的“城市项链”。它流淌着科技创新之水,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比翼双飞”,不仅是“绿美南山”生态建设的生动缩影,更是“美丽中国”的“深圳样本”。
大沙河分上游、中游、下游三个部分。长岭陂水库至丽山路的大沙河上游段学院之道,潺潺的河水从高校园区流淌而过,与在校师生的活动空间相结合,营造阅读花园、研理平台、学院赛艇练习区等特有的文化氛围场所,自然的生态美景和校园的人文气息相映成趣,创新与浪漫碰撞出具有独特气质的深圳风景。
从丽山路到深南大道的大沙河中游段,山地森林与河岸景观、沿河绿化带及社区公园生态景观融为一体,是城市腹地中的绿色森林。湿地功能性与观赏性和科普性有机结合,实现河道景观与周边绿地科学及艺术性串联。溯流南下,大沙河还将沿途的九祥岭湿地公园、塘朗山公园、大沙河公园等重要生态型绿地节点串联成线。
从深南大道到深圳湾下游的大沙河活力水岸段,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都市型河流生态和景观提升的标杆景点。南山高新科技园,腾讯、中兴、大疆等上百家高科技企业汇聚于此,成为吸引高端人才的“产业道”。漫步绿道,无缝衔接深圳湾公园,河面宽阔流畅,市民既能观赏沿途水、岸、城的都市美景,也能驻足感受水上赛艇带来的活力与阳光。
承载着深圳人记忆的大沙河,一直与深圳的发展变化相互交织。改革开放以来,深圳走上了高速发展的道路,与此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环境污染问题:原本流沙如金的大沙河,淤塞污染、水质日益恶化,成为黑臭水体。为解决大沙河水环境恶化问题,南山区以河长制为引领,以碧道建设为契机,将大沙河水污染治理、碧道建设作为头等民生工程和重大的政治任务来抓,以打造生态美丽河流为首要目标,在大沙河开展了防洪、治污、景观全方位整治。市、区两级河长带头抓谋划、带头抓部署、带头抓落实,积极推动大沙河综合治理工作。2018年以前,通过实施河道综合整治、雨污分流等工程,解决了大沙河防洪达标和消黑问题;2018年至今,通过大沙河生态长廊景观工程等项目,实现了沿河景观的提档升级和水环境达标创优。大沙河水环境质量改善明显,由之前的劣V类水体提升到现在的Ⅲ类或以上标准。
2019年11月,大沙河生态长廊全线贯通开放,大沙河正式完成蝶变。建成后的大沙河生态长廊,集城市景观、生态保护、水上文化和防洪安全于一体,通山达海,美丽宜游。沿线飞鸟暂歇、白鹭翻飞,水清岸绿,有机串联起沿线羊台山、塘朗山森林生态系统与深圳湾海湾生态系统,真正实现城市山水相连,河海共融的美好愿景。实现生态与经济的“比翼双飞”,成为深圳的最大的滨水慢行系统、最靓丽的“城市项链”、粤港澳大湾区景观建设的标杆,多次亮相央视《焦点访谈》等节目,先后收获ULI亚太区卓越奖、广东省十大美丽河湖、生态修复十大范例、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生态清洁小流域)等多项荣誉。
编辑 李斌 审读 匡彧 二审 王雯 三审 潘未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