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左玲打电话的时候,她正在文博会现场布展。
“这次我们受参展商邀请来为展位提供咖啡和点心。”黄左玲在电话里说。
黄左玲
“90后”女孩黄左玲是“深二代”。“父母年轻的时候在深圳做生意,受家里的影响,所以,我选择创业,其实也算是传承了家里的这种奋斗基因。”
创业,开设计公司
左玲大学里学的是服装设计专业。她说,“初中在景秀中学读,那时候就喜欢写写画画,老师还夸我的画很有创意。所以上大学我就选了服装设计。女孩子,总是爱美的嘛。在学习“建立属于自己的服装品牌”这门课程时,左玲对品牌设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毕业后,左玲进了一家设计公司,担任设计师。
门店的空间以及包装设计全部是由黄左玲独立设计完成。
工作了一年多,她从公司辞了职,自己创办了一家设计公司,主要业务是为企业品牌提供各种创意设计。
“设计是我的专业,但是,我慢慢发现做设计非常辛苦,压力非常大。经常要加班改设计方案,要跑客户,行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利润越来越薄。”左玲回忆说,“那一段时间,我因为经常加班,经常需要喝咖啡提神,有时改设计方案、接触客户等也都在咖啡店进行。我很喜欢那种氛围,听听轻音乐,喝喝咖啡,整个人就放空了不少。有一天,从咖啡店里出来,我突然想,既然这样,何不自己来开一家咖啡店?”
转型,开咖啡店
事有凑巧,恰好她的一个同学从美国留学回来,一次聚会中她谈到了这个突然冒出来的想法,没想到同学也有此意,于是两人一拍即合,在深圳开起了咖啡店。左玲就这样换了赛道,从设计公司老板变成了咖啡店主。她还发挥她的设计专业所长,包揽了咖啡店品牌logo、包装设计到门店空间的全部设计。
左玲说,咖啡店不仅是一个喝咖啡的地方,还是一个放松身心的地方,一个社交场所。如今年轻人喝咖啡不仅是为了“提神醒脑”,他们更重视咖啡馆的不同口味风格和创意空间设计。咖啡馆已成深圳年轻人约见好友、补充能量、感悟生活等不同个性需求的所在。
黄左玲团队在文博会期间为展位提供咖啡和点心等。
“说来也很有趣,一些顾客因为常来店里喝咖啡,彼此间成了朋友。”
左玲很享受这种生活。咖啡店的生意也蒸蒸日上,一口气在南山开起了三家直营咖啡店,她甚至一度设想,将自己的咖啡店打造成在深圳年轻人当中拥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
但疫情打乱了她的计划。
“那段时间真的很艰难,生意一下子降了很多。客人越来越少,每天的营业额越来越低,一到晚上盘点时心里就很慌,因为房租、人工成本等支出是固定的。”挺了一段时间,她和合伙人商量,决定只留下一家店,将其他的门店全部转让出去。
“还好,总体来说并没有出现太多亏损。另外值得庆幸的是,疫情前本来准备签约一个店面,突然遇到封控,签约就只好改期了,最后双方把它解除了,也算帮我们减少了一点损失。”
再转型,进军轻享食品赛道
咖啡店关张后,左玲和合伙人又进入了一个新的赛道——做糕点等轻享食品。
“健康的饮食方式成为了现代人追求的一种生活方式,轻食强调低脂、低热量、低糖等特点,以满足年轻人对美味与健康的双重要求。有了实体咖啡店的关店教训,我们这次创业是采取工厂+网络销售的模式,有自己的实体工厂,然后通过电商进行网络销售。比起开实体店,更有成本优势,也更能控制风险。”
谈到自己的几次创业转型,左玲有很多的感悟。
她说,就她的观察,身边很多深二代毕业后选择留学或创业,其中不少留学回来后也选择了创业,总之成为工薪族的比较少。“我创业,家里人是很支持的,第一次创业的启动资金就是家里给的。”左玲说,“相比起来,‘深二代’创业时不必再像自己的父辈一样,先得辛辛苦苦打拼积蓄创业资金,而是能获得家里支持,这样可以少走一些弯路,节约创业的时间成本。”
左玲说话的语速比较快,看上去是一个风风火火的人。她说,她虽然是个“90后”,但是很欣赏那种能吃苦、敢拼搏的奋斗精神,“不管是开设计公司,还是开咖啡店,以及现在做轻享食品,说实话还是非常考验一个人的体力与心力的,但我觉得一个人如果在该吃苦的年龄不学会吃苦,今后吃的苦可能会更多。”
说到这里,她还特意提到了现在流行的一个叫“松弛感”的词,“很多人喜欢说松弛感,但奋斗后的松弛感才有意义,否则就是躺平。”
最后说到文博会,她用兴奋的语气说,这是她第一次参加文博会,能够为参展客商提供休闲饮食服务,这也是对她和全体创业伙伴的一种小小的检验与肯定。她说,文博会里很多产品的创意令她眼界大开,很受启发。她希望,将来自己能运用从事过设计的经验,为产品提供创意附加值,有一天也能让自己的产品进入文博会的展台。
黄左玲
1992年生,几米外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ADOKAFE咖啡馆合伙创始人。目前经营轻享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