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李修文携新作《猛虎下山》现身深圳,对话邓一光:“我想写现实的投影”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聂灿
2024-06-05 08:39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

中国商事主体第一端

摘要

6月2日晚,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鲁迅文学奖得主李修文携新作《猛虎下山》做客深圳中心书城,与作家邓一光一起,分享创作小说背后的故事。

6月2日晚,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鲁迅文学奖得主李修文携新作《猛虎下山》做客深圳中心书城,与作家邓一光一起,分享创作小说背后的故事。

二十年前,李修文出版《滴泪痣》和《捆绑上天堂》两部长篇小说,风靡畅销,引为热议。但他不迷恋市场热度,选择在生活中去塑造创作的筋骨。这些年,李修文做编剧、电影监制、文学策划,作协主席;在大学执教,兼任多种社会职务,并在过去几年,出版了《山河袈裟》《致江东父老》《诗来见我》等多部散文集,荣获国际级奖项鲁迅文学奖。

对李修文来说,每一本书都是浸润了真实生命的写作,都需要将“货真价实的生活作为写作者的命运”。《猛虎下山》同样如此,延续李修文长期以来的艺术探求与深沉关怀,充满激情地书写人间的跋涉,命运的困顿与人的庄严。

从动心起念到完成出版,李修文说:“ 十几年来,《猛虎下山》不断牵连着我,一再使我涌起写作的渴望。”他说,真正的契机发生在自己筹备参与一些电影和电视剧的过程当中,“我去了很多国家的工业废墟,见到那些垮掉的工厂和许许多多那个年代过来的人。每一次社会变革的来临都逼迫他们换一个新的形状,甚至要换一个新的嘴脸,一个人要重新为人、二次为人是极其困难的。可是我发现,这群人伴随着时代的变化或者时代驱使、要求着他们不断发生变化,很多人实际上是没有力量应对这种变化。”

《猛虎下山》从现实主义的关怀出发,又不止于此,充满了象征、隐喻的空间。李修文表示,近期他阅读《三言两拍》《聊斋志异》,靠着中国古典文学传统支撑着内心的力量,寻找到了一种讲述故事的方式。李修文说:“我想写的是现实的投影,接上一些《聊斋》的流风遗韵,把这样的一种审美、面孔,带入到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来,让我们重新再一次认识它、也是认识自己。”

作为颇有成就的小说家,作家邓一光在创作道路上与李修文亦师亦友。他一直在等李修文的这部长篇小说。在邓一光看来,李修文在小说里做了一个镜像装置,把所有人都装进去,“他做了一个镜像装置。虎是镜像,他和环境、人与人、人和自己内心、人和时代、人和文明都做了一个镜像关系。在这个装置中我们看到了生命的本相。这是一个想象力惊人、惊心动魄的故事,也是一个和我们每个人都相关的故事。”

(作者: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聂灿)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