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第二儿童医院通过竣工验收

龙华新闻全媒体记者 金璐/文 陈建华/图
2024-06-05 07:58

宝安日报

深圳报业集团旗下唯一一份县市区域报

摘要

位于民治大道与民康路交会处,为全市最大儿童医院,日门诊量可以达到1万人次

近日,位于龙华区民治大道与民康路交会处的深圳市第二儿童医院项目通过竣工验收。该院是深圳市最大的儿童医院,规模是深圳市儿童医院的2倍,日门诊量可以达到1万人次,也是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等功能于一体的市属三级甲等儿童综合医院。该院的建成,将进一步缓解深圳儿童医疗资源紧张局面。

深圳市第二儿童医院。

打造湾区一流儿童医疗中心

深圳市第二儿童医院项目总建筑面积约为31万平方米,总床位数1500张。医院定位为区域性中心医院,服务范围辐射深圳全市。作为“十四五”卫生事业规划的重点项目,该院对标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将建成“研究型、智慧型儿童医院”,打造大湾区一流儿童医疗中心。

该项目总投资26.8亿元,地上共16层,地下设3层停车场,停车位与病床数按1:1配置。地上四座塔楼建筑,一高一低由一根轴线“背靠背”连接在一起。

该项目通过设计,抛弃了传统的医疗裙房加高层塔楼病房的布局模式,通过模块化及压低塔楼体量从而化解尺度的手法,将塔楼功能均匀分配在裙楼之上,在国内首创既独立又连接的单层四护理单元的院落式病房布局。

医疗主街作为该院“神经中枢”,贯穿每层,上下联通,将所有建筑功能进行了竖向与水平的串联。交通流线简单明晰,在满足医疗流程高效的同时,也能避免迷路给儿童带来的恐惧感。医疗主街中同时增加轻松的等待空间,通过视觉上有趣的设计来缓解孩子们的压力。庭院化设计可在建筑内部形成众多尺度宜人的阳光庭院,为门急诊、医技治疗、病房及手术室等区域提供了充裕的阳光、良好的通风条件和绿景环境,让患者、医护人员都能在明亮亲切的环境里接受治疗、投入工作。

医院设置1500个停车位,虽然数量相对较多,但为方便更多病患就医,医院利用场地高差形成双首层交通系统。医院入口广场利用地面风雨廊,解决门诊就医车辆通行及落客问题;地下室则与地铁5号线民治站无缝接驳,引导公共交通出行病患进入医院。此外,急救车辆和物流车辆各行其道,对就诊人员和车辆进行分导。

裙楼的外立面采用垂直绿化设计,由内侧滴灌给水,保持其生长。超过25%的建筑立面被绿色覆盖,将近两个标准足球场大小的绿色面积重新归还给城市。

构建儿童友好型医院

深圳正在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市第二儿童医院也发挥设计特色,充分体现儿童友好理念。

据悉,市第二儿童医院通过对场地土地的充分利用及护理单元的有效拆分,将塔楼控制在8层以内。这样的设计不仅构建了一个尺度适宜的建筑群落,有效减轻了高层建筑可能给患者带来的疏远感,还通过鲜艳的立面颜色,成功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使他们更容易接受并愿意走进这座医院。在室内设计中,高度重视“尺度感”这个构筑儿童友好型空间的关键,按照儿童舒适尺度设计家具、窗台等,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安全隐患。

医院的塔楼立面设计采用了从暖到冷八种颜色的渐变,不同的塔楼由不同色系进行搭配,间隔错位、色彩丰富、增加童趣。对通风及晾晒功能进行表面艺术化处理,在形成亲切活泼的外观、为城市带来清新色彩的同时,也满足了患者的使用需求。室内设计的颜色主题则随着立面色彩的转变一起调整,并将外立面的颜色进行拓展,从外到内将色彩延续到室内的四个护理单元。

据介绍,儿童相比成年人更需要环境空间带来的安全感,虽然医院不能代替家,建筑师也不能影响医疗程序,但市第二儿童医院项目希望可以通过设计来传达建筑的情感,间接达到辅助治疗的效果。项目引入清新的自然环境、明亮的阳光、高效的流程、灵活的设计,为小朋友们建设一所充满活力、生机盎然的治愈空间,打造一所亲切的儿童医院。

今年3月,ARCHINA建筑中国公布2023年度建筑大奖TOP10榜单,市第二儿童医院荣登2023年度最佳医疗建筑TOP2,成为“设计理念、项目完成度、技术进步、绿色可持续以及舒适健康”角度建筑优秀项目案例之一。

(作者:龙华新闻全媒体记者 金璐/文 陈建华/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