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即将到来。6月8日至10日,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佛山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武韵湾区 传承美好”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广东主会场活动将在佛山市举行。
今年活动的一大亮点是全省代表性武术类非遗项目将集中亮相,各路非遗武术传承人将齐聚佛山这一武术之乡,以精湛的技艺和深厚的武术功底,为观众展示中华武术的精神和魅力。
西樵山下,武林风云再起,这场非遗盛会将拉满武术氛围。6月8日上午,此次活动的启动仪式将在佛山市南海区樵山文化中心拉开帷幕。
活动武术含量满满:《武韵湾区 传承美好》主题宣传片以“武功秘笈”为主线元素,介绍“佛山无影脚”“降龙十八掌”等耳熟能详的武功招式,全景展示广东非遗魅力;武术节目《咏武》将酷炫开场,生动展示武术拳种、人物形象等,同时全省地级以上市的非遗武术传承人将依次展示技艺,让更多人了解武术、爱上武术。
江门的蔡李佛拳。
当天,以“咏春拳”为主题千人武术派对将于樵山文化中心的地标广场震撼上演,展示千人共演武术的壮观场面。佛山市咏春券协会将展示黐手粘打表演,这是咏春拳区别于其他任何武术拳种流派所独有的格斗形式和方法。罗村实验学校、西樵民乐小学等将带来精彩的咏春拳法、木人桩表演等,一套动作干净利落,行云流水。全体武术表演者还将演绎集体武术表演,共同表演一段武术套路动作,显现出一种魄力与气概、一种匠心独运的艺术构思,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打call。
佛山的咏春拳。
6月8日下午,“笑傲岭南”广东省武术类非遗项目展演将在佛山千古情景区进行。广州的洪拳(黄飞鸿派)、深圳的螳螂拳(深圳沙井螳螂拳)、汕头的非拳技法、佛山的咏春拳(叶问宗支)、梅州的李家教拳(兴宁李家教拳)、惠州的龙形拳、东莞的莫家拳、江门的蔡李佛拳、湛江的洪拳(湛江洪拳)、茂名的王家拳(化州王家拳)、揭阳的南枝拳等全省具有代表性和观赏性的非遗武术拳种将汇聚一堂,带领观众感受超拉风、超燃的“功夫快闪”,沉浸式体验岭南武术的风采。“武林高手”们将以武会友,打造一场武术盛宴,让观众们可以近距离地感受和了解优秀中华武术文化。
除了燃动全城的武术表演,现场还有2024广东省第五届非遗购物节等线上线下联动的系列活动也融入了武术元素,等你来参与!欢迎锁定活动总直播间“小强热线”抖音号,我们会在6月8日至9日进行线上直播,21名城市非遗推荐官和非遗助演嘉宾带你一起看广东非遗!
惠州的龙形拳。
“笑傲岭南”广东省武术类非遗项目简介
广州市 洪拳(黄飞鸿派)
黄飞鸿派洪拳在粤、港、澳、珠江三角洲洪拳流派中占有半壁江山,人才辈出。一代宗师黄飞鸿祖籍南海西樵,成名于广州。第二代师祖林世荣开武术秘籍不外传之先河,写下被世人称为“洪拳三宝”的《工字伏虎拳》、《虎鹤双形拳》和《铁线拳》三本著作, 2018年“洪拳(黄飞鸿派)”被评为省级非遗项目。
深圳市 螳螂拳(深圳沙井螳螂拳)
螳螂拳是中国著名的象形拳,明末清初由王郎所创。上世纪20年代,螳螂拳(深圳沙井螳螂拳)是由祖师李崑山自山东传至深圳宝安沙井,后由冼应登等人发扬光大,距今已有上百年历史。该遗产项目主要通过观察、模拟螳螂的特征和形态,协调身体各部位的集中发力方法,以“闪、扭、送、推、进、退、迎、打”等八字法进行攻防转换,即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等的协调要领,随着动作的变化呼吸自然地运用。2022年5月,螳螂拳(深圳沙井螳螂拳)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冼润长为该项目代表性传人。
汕头市 非拳技法
非拳技法是脱胎于传统武术,源于道家养生术及医家导引术,整合提炼的养生健体技法。非拳顾名思义,非为技击而生,它于传统武术以攻、防形成套路有着实质性区别,是以人体经络气机为导向,非拳只有气机、“病机”,没有假设敌。
佛山市 咏春拳(叶问宗支)
咏春拳的核心是以柔制刚、以弱御强、借力打力,其特点在于近距离和短距离发力,握守中线与子午线,技击中注重肢体接触感觉。咏春拳的拳理基本相通,但叶问宗支招式的内容、数量甚至技法等却不尽相同。叶问宗支的拳术套路以小念头、寻桥和标指为主,器械套路包括八斩刀法和六点半棍法两种,还有叶问宗师整理而成的116式木人桩法。叶问宗支沿用咏春拳特有的黐手及木人桩训练方式,以黐手模拟实战,以木人桩熟悉攻守,使练习者能够灵活运用拳理拳法,在千变万化的实战中应付自如。
梅州市 李家教拳(兴宁李家教拳)
兴宁李家教拳是梅州地区汉族拳种之一,属南拳的一种。兴宁李家教拳历史悠久,形成于清乾隆年间,流传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其拳术具有独特风格和完整系统的运动套路。具有灵活多变、善攻能守、以攻带守、攻守均衡、进退有方、防守实用等特点。套路结构严谨,动作紧凑饱满,进攻技击性强。
惠州市 龙形拳
龙形拳是岭南拳术一大流派,由外号“东江老虎”之称的惠州人氏林耀桂在惠州小金口英头村始创。“动如神龙游太空,静似玉女守深闺。龙形气势勤苦练,有形有势法万千。”这维妙维肖的口诀曾影响遍及惠州、南海、顺德、东莞、佛山、广州、香港以及东南亚、澳洲等地。
东莞市 莫家拳
莫家拳属广东“五大名拳”之一,也是国家认可的129个拳种之一,流传至今已有近300年历史。莫家拳源于惠州,流于东莞,发展于广州,形成影响于中国广大地区,发展传播于世界各地。2009年,桥头莫家拳入选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次活动由东莞市市级非遗传承人莫锦满和莫梓良师傅,桥头第一小学周迎肖老师带领数位莫家拳新生代学员展示莫家拳武术套路及器械套路。
江门市 蔡李佛拳
《侨乡蔡李佛显威风》是新会蔡李佛始祖拳会精心策划的一场武术表演。在激昂的《蔡李佛之歌》配乐中,三位市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与五名专职教练身着紫色传统武术服饰,以稳健的步伐、磅礴的气势登上舞台。他们展示的蔡李佛拳,拳路潇洒,雷动声威,实虚刚柔并济,仿佛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力量与美感的武术世界。每一次“挖”“嘀”“噫”“哈”“卟”的呼喊,都如同龙腾虎咆,震撼人心,展现了蔡李佛拳传承人的非凡风采。
湛江市 洪拳(湛江洪拳)
湛江洪拳是湛江民间流传最普遍、最普及的武术项目。湛江洪拳武术要求长桥大马(架势大,动作舒展)、稳扎稳打,以硬重为主,防护身体为主,突出快捷、沉实、刚劲,其口诀是“有桥寻桥、无桥找桥、静中爱动、动中爱静、他动我静、他静我动”。
茂名市 王家拳(化州王家拳)
化州王家拳由浙江温州永昌堡王家拳演变而来,广泛流传茂名地区,世代相传100多年,其融合了地方拳种优点,形成刚猛迅疾的风格,是一种攻防与养生并俱的拳种,倡导“忠义仁勇,天人合一”理念。
揭阳市 南枝拳
南枝拳是广东省粤东地区流传广泛的武术拳种,它以其独特的技法和拳派风格自成流派,因纪念创始人陈南枝而得名“南枝拳”。它流传于潮汕一带已近二百年,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项传统体育活动。“南枝拳”拳法讲究“手足并用、上下齐攻、凤眼点穴、鹰爪采拨、近身擒拿”,它有较强的技击作用,既能健身修身炼志,又富于观赏性等综合功能。南枝拳有徒手、器械、对练等几十个套路,近年还新编了南枝拳操。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卢丽华
图/部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