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广东人来自哪里? 磨刀山遗址考古发掘给出答案

深圳晚报记者 杨慧
2024-06-03 11:18

深圳晚报

给生活更多创意

摘要

本次成果展示活动以“穿越磨刀山 探寻岭南源”为主题,聚焦早期岭南探源工程重大项目,展示了早期岭南探源工程阶段性成果,发布了以数字技术复原远古“磨刀山人”的《穿越磨刀山》纪录片。该片显示,在广东郁南磨刀山遗址发现的1.35万多年前就死亡的广东“青塘少女”,是中国目前考古发现年代最早的、可以确认葬式的墓葬。

6月2日上午,以云浮市郁南县磨刀山遗址考古发掘十周年为契机,广东省早期岭南探源工程阶段性成果展示暨磨刀山遗址考古发掘十周年活动在广东省博物馆举办。本次活动由广东省委宣传部指导,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广东省文物局)主办。

本次成果展示活动以“穿越磨刀山 探寻岭南源”为主题,聚焦早期岭南探源工程重大项目,展示了早期岭南探源工程阶段性成果,发布了以数字技术复原远古“磨刀山人”的《穿越磨刀山》纪录片。该片显示,在广东郁南磨刀山遗址发现的1.35万多年前就死亡的广东“青塘少女”,是中国目前考古发现年代最早的、可以确认葬式的墓葬。

▲遗址现场

纪录片邀请中科院、北京大学、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多位人类学、环境学、历史学、考古学等多学科专家支持拍摄,通过数字人技术,还原远古人类形象,实现远古人类在当代的“复活”,是大湾区乃至国内首个数字原始人。

据悉,2023年在磨刀山遗址周边南江流域开展新一期的考古调查,新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址30处,其中还包括洞穴类型遗址及动物化石地点。十年来,在南江流域共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址(地点)130余处,年代从旧石器时代早期延续至旧石器时代晚期,进一步确认南江流域是目前省内唯一具备系统开展广东最早先民及其文化研究可行性的区域。2023年的新发现为探寻更丰富的远古人类与文化遗存、更好地复原岭南远古环境与社会提供了重要新线索。

英德岩山寨遗址的考古成果,清楚反映了最迟在距今5000年左右岭南社会开始加速分化,出现岭南地区最早的复杂社会,实证在中华文明起源阶段的“古国时代”,岭南已成为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磨刀山遗址出土石器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先秦考古研究所所长刘锁强介绍,目前多个项目与高校、省外科研机构联合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工作,包括年代学、古人类学、古DNA、植物考古、环境考古、数字化等方面,通过最新的研究理念与技术获取复原早期岭南社会的丰富信息,以科技创新应用于重大课题研究,为早期岭南探源工程的深入实施明确了工作方向。

(作者:深圳晚报记者 杨慧)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