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相聚忆旧游,共庆满庭芳”深圳大学人文学院建院40周年暨2024届毕业生文艺晚会的现场,有着“中华战舞”之称的英歌舞首次登上高校舞台。
据了解,这是深圳大学人文学院在“双百行动”背景下推出的品牌项目“英歌进深大”的首次成果亮相。
活动现场,画着脸谱的表演者手中舞槌上下翻飞,交错叩击,槌花灵动,步伐矫健,锣鼓喧天,铿锵有力、气势如虹的英歌舞在深圳大学国际会议厅上演。
师生在校园舞台“沉浸式”观赏非遗歌舞
这场“炸裂”的英歌舞,是英歌在深圳高校的首秀亮相。据介绍,英歌舞熔戏剧、舞蹈、武术于一炉,具有独特的步法身法、槌法阵法,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于去年春节期间“火出圈”,因其“又老又潮”,被网友们称为“中华战舞”“民间街舞”。
英歌舞演员当中还有一位“深大人”——范凯迪。据了解,范凯迪是深圳大学艺术学部2022届舞蹈编导专业校友,现在是一名中学教师。谈及其与英歌舞的渊源,她表示,在深圳大学上学期间便已接触,如今自己还加入了英歌舞演出团队。她还表示,能够亲身作为传承非遗文化的一分子,并能够回到母校演出,令她十分兴奋。“希望更多同学和校友能够喜欢和了解英歌舞!”
本科毕业生官宏霖表示,英歌舞登上深大的晚会舞台,让更多的深大师生感受到了英歌舞的魅力,这种“沉浸式”观赏体验跟视频上播放的完全不同。
师生深入甲子镇调研以文化助力“双百行动”
“英歌进深大”是人文学院在深圳大学“百千万工程”和“双百行动”背景下推出的品牌项目。今年以来,学院多次组织师生到陆丰进行考察调研。历史系成立非遗研究社团,结合深大思政课题,对陆丰甲子镇英歌舞进行深入调研。学院党委牵头、多方会谈、共研公藏文献;团队进村找庙、进庙找碑、发掘史料题材;进城入户、入户专叙,汇编口述集册,对英歌舞研究的多样化和深入化作出积极贡献。
在调研中,深大学子不仅亲身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增强了文化自信,还锻炼了社会实践能力。“深圳大学人文学院‘双百行动’不仅立足于深陆两地在经济上的帮扶和联动,更是从文化精神入手,切实增强当地族群凝聚力,并将文化内涵转化成经济发展的抓手。”深圳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高志忠表示,“英歌进深大”是一次非遗文化与深大的“梦幻联动”,增进了青年学生对非遗文化的了解与认同感,发挥非遗文化的美育作用。
学院注重“以文化人 以文育人”
深圳大学副校长李永华在晚会上致辞,祝愿毕业生珍惜青春、努力奋斗。随后李永华还与其他学院领导、教师和校友合唱《朋友》,为毕业生送祝福。
除激情热烈的英歌舞外,该场晚会还立足学院特色,以“文脉传承、荔园青衿、明日风起”为三大篇章,设计了具有浓浓“文化味”“年轻感”“传播力”的原创诗、乐、舞、艺作品。其中,“奇遇唐俑”节目融合古典舞与街舞,讲述古代唐俑的穿越经历,上演“深大版博物馆奇妙夜”;国风舞蹈《立心》刚柔并济、剑气如虹,舞出家国情怀,舞出初心使命;京剧《春秋配·南梆子》请来了京剧界的名家班底,唱响非遗文化的时代强音。
编辑 孔盼成 审读 张蕾 二审 关越 三审 张露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