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学视角探索科学!“奇观——科学艺术展”开启想象之旅

深圳特区报记者 尹春芳
2024-06-01 12:03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科学寻真,艺术求美,当科学与艺术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日前,《奇观——科学艺术展》在光明文化艺术中心美术馆拉开帷幕。该展通过显微摄影、科学绘画和AI技术等综合媒介打破观众对于世界的常规认知,综合多种展示媒介以美学的视⻆带领观众开启了一段充满想象的艺术旅程。

据悉,该展由光明文化艺术中心主办,得到了深圳市光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的指导和深圳华侨城文化集团有限公司的支持,以艺术视角探索科学微观世界为主旨,以生命的多样性和物质的神奇变化为主要内容,利用科学可视化方式深入探索生命与非生命物质之间的微观界限,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视觉盛宴。

用科学方法看到生命“奇观”

深圳华侨城文体产业管理有限公司展览部总监、光明文化艺术中心美术馆负责人左茜茜表示,光明文化艺术中心美术馆在开馆至今三年多的美术馆实践中,不断探索着独具特色的运营模式、展览主题以及与各界互动的新路径新方法。从开馆展《未来艺术学》到多媒体艺术展《异境之间》、《寻找薛定谔的猫——科学与幻想插画艺术展》以及2022年北京冬奥会视觉效果导演曹雨西的个人作品展《凝固的维度》和此次的《奇观——科学艺术展》,我们希望观众能够在美术馆感受科学与艺术之美,也让科学融入各个文化艺术领域。

此次展览汇聚美丽科学多年来的科学艺术创作,通过科学技术和影像,为观众揭示了一个新世界。展览包括 “生命的韵律”“造物的魔法”“微景观”“奇观之谷”“嗨!元素”5个单元最终呈现共110幅作品,6部科学艺术影片。展览结尾还特别呈现深圳湾实验室第二届显微图像摄影大赛的获奖作品,展现科研工作者们用艺术思想和科学方法探索的微观世界,让观众体验显微镜发现的微观世界中的“生命之美”。

通过展览作品,我们会发现“奇观”也可以隐藏在方寸之间——几毫米大小的甲虫的体表也可以镶嵌着千万颗蓝宝石;“奇观”也并不遥远,它也可以隐藏在我们身边的自然以及日常生活当中;还有那些物质创造过程中的物理和化学变化等等。美丽科学联合创始人朱文婷表示,科学技术延伸了我们的视觉感知范围,让我们看到了从未想象过的多种形式的美。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些作品向观众提供一个看待世界的新视角。

用艺术思想探索微观世界

在此次展览中,“生命的韵律”和“造物的魔法”两个单元通过科学摄影生动呈现生命的奇异形态和绚丽色彩,以及物质转化过程中的自然规律与人类创造;“奇观之谷”单元,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探索了生命与非生命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依赖;“微景观”单元系列作品通过具有绘画性的显微图像展现了由一颗颗小液滴塑造的奇妙景观;“嗨!元素”活动单元,在互动中体验化学元素是如何链接生命与非生命、无机物与有机物的。

此次展出作品以科学摄影为主。通过摄影,把抽象的知识变成具体的画面,把复杂的探索过程用最简洁的方式展现出来,让观众更加关注内容本身。同时,科学图像不仅仅是视觉层面的好看,不仅仅是对现象的记录,更是对自然、对自然法则的关注和理解。所以在图像之外,美术馆也更注重对于图像背后知识的挖掘,对于展出的作品,都有比较详细的知识性介绍帮助大家理解。

丰富活动带你感受艺术与科学交融之美

这个科学与艺术交汇的展览也准备了丰富精彩的配套活动,帮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展览所呈现的全新世界。

开幕当天,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博士、美丽科学联合创始人高昕,现场带来“发现科学之美”学术讲座。他从“科学是什么?”“你们脑海中的科学家是什么形象的?”“你们觉得科学美吗?”三个问题入手,带领观众从感官和认知层面,发现科学之美,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讲座得到了小朋友的热烈响应,在展览的互动提问环节,孩子们纷纷举手,现场氛围活跃。展厅的“嗨!”元素区域也是小朋友打卡的热点,观众可以在现场领取“嗨!”元素系列明信片,在元素使者的引领下参与集章答题、海克尔插画填色互动等活动,15款元素印章和140色的马克笔,让孩子们感受自己动手的快乐。

记者了解到,光明文化艺术中心美术馆将在展览期间推出一系列公教活动、讲座和工作坊,包括微观建筑工作坊、分子结构工作坊、微观宇宙手绘奇观工作坊、光学&色彩工作坊、化学实验秀以及“显微镜与显微成像”讲座等,进一步丰富观众的体验。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编辑 王雯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李璐 三审 吴德群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尹春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