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在深圳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深圳‘碳’索”新闻发布会上,深圳市国际红树林中心建设工作专班办公室主任、市海洋发展局副局长张谦表示,深圳将着力推动“国际红树林中心之友小组”26个国家签订《关于成立国际红树林中心的协定》,推动《国际红树林中心东道国协定》的签订,并做好中心落地运行保障等相关工作。
张谦在发布会上介绍,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湿地保护工作,将红树林保护管理纳入生态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内容,采取了积极有力措施,加强红树林湿地保护修复工作,并取得明显实效。根据最新湿地资源调查数据,截至2021年底,全市红树林面积296.18公顷,相比2012年净增长约120.48公顷,近十年来增长68.57%。
2023年9月6日,《湿地公约》第62次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在中国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的区域动议提案”,标志着国际红树林中心正式落户深圳。2024年4月24日,国务院批复同意了《自然资源部关于拟在华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有关事宜的请示》,进一步明确了国际红树林中心建设的目标任务、组织性质、组织架构、资金来源等事宜,国际红树林中心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相关工作正在紧张有序推进。
张谦表示,接下来,深圳将着力推动“国际红树林中心之友小组”26个国家签订《关于成立国际红树林中心的协定》,推动《国际红树林中心东道国协定》的签订,组织举办两期全球红树林保护国际培训班,组织开展与共同提案国马达加斯加、柬埔寨的互访交流合作,做好中心落地运行保障等相关工作。
另外,继续做好国家红树林中心标识设计全球征集,目前已通过专家评审选出10件标识作品进入公众投票及综合评定环节,欢迎社会各界热心人士通过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微信公众号积极投票参与。
在红树林保护修复方面,深圳将加快编制出台《深圳市湿地保护规划(2024-2035年)》,加强湿地保护顶层设计,统筹谋划红树林等湿地资源保护,大力推动创建“国际湿地城市”。
编辑 刘兰若 审读 张蕾 二审 关越 三审 张露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