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沪深两大交易所共新增三单IPO终止案例,分别是拟沪市主板上市企业浙江安特磁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特磁材”)、拟科创板上市企业佰聆数据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佰聆数据”)、拟创业板上市企业湖北毅兴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毅兴智能”)。
读特新闻记者查询发现,三家公司均是发行人和保荐人主动撤回首发上市申请,交易所决定终止对其的审核。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发行上市条件的提高,在严监管下,申报上市的企业质量也将提升。
安特磁材:存在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5月29日,安特磁材上交所IPO审核状态变更为“终止”。因安特磁材及其保荐人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第六十三条的相关规定,上交所终止其发行上市审核。公司原计划通过IPO募资4.26亿元,用于年产高性能永磁材料52000吨建设项目。
招股书显示,安特磁材专业从事高性能永磁铁氧体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烧结永磁铁氧体材料和粘结永磁铁氧体材料,具有年产12 万吨永磁铁氧体材料的生产能力。公司下游主要客户是国内著名的永磁铁氧体器件制造商,如领益智造、航天磁电、金南磁材、中钢天源、横店东磁、德昌电机等。
读特记者查询发现,作为我国永磁铁氧体材料行业的领军企业,安特磁材2019年、2020年、2021年以及2022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分别约为4.09亿元、4.42亿元、7.00亿元以及3.23亿元,同期,该公司实现净利润分别为4972.79万元、7286.37万元、1.35亿元以及4863.78万元。
但据招股书显示,安特磁材存在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报告期内,公司直接材料成本占扣除运输费用后的主营业务成本比例分别为66.60%、66.84%、76.78%和 75.75%,占比较高。公司采购的原材料主要为铁红、碳酸锶、氧化钴等,上述原材料市场价格主要受宏观经济政策、市场供求状况及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
佰聆数据:净利不到4000万元
无独有偶,同日上交所网站披露,因佰聆数据及其保荐人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根据相关规定,上交所终止其发行上市审核。佰聆数据招股书显示,公司是专注于电力行业的专业化大数据分析企业,主要面向电网建设运行、设备诊断决策、新能源规划与监测、绿色智能用电等电力核心业务领域提供大数据处理、大数据分析挖掘、大数据应用开发等大数据分析服务。
作为一家主营业务是电力行业的专业化大数据分析企业,佰聆数据申报前一个完整年度2021年的营收仅2亿元出头,净利润不到4000万元。报告期(2019年到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各期,公司对第三方技术服务的采购金额占采购总额的比例分别高达97.1%、88.97%、93.88%和100%。为此,公司被问“所提供服务的技术门槛,服务能力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比较情况、是否具备先进性”。
同时,上交所在问询中直指,公司招股说明书业务与技术部分的信息披露可读性不强,对核心技术、业务场景的披露较为晦涩难懂、部分内容较为冗余。上交所要求公司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披露产品/服务、业务模式、核心技术及先进性体现,补充披露相关行业支持政策与公司产品/服务的关联性,对可读性不强、重复冗余的内容进行精简。
毅兴智能:研发滤波器五年未获发明专利授权
5月29日,深交所也有“考生”退场。毅兴智能深交所创业板IPO审核状态变更为“终止”,原因系该公司及其保荐人撤回发行上市申请。
据招股书,毅兴智能的主营业务为主要应用于通信及新能源领域的精密零组件及智能数控机床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中精密零组件包括滤波器和精密结构件产品,是公司的主要营收来源。毅兴智能原计划募资6.2亿元,其中,4.3亿元用于精密金属结构件生产建设项目,9000万元用于滤波器生产建设项目,1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报告期内,毅兴智能的主要产品所需原材料主要包括铝材、铜材、数控系统等,公司重要供应商包括帅翼驰、佛山迪胤、宁波上盈、飞腾铜业和武汉鸿劲等。
招股书显示,2020年、2021年、2022年及2023年1-6月,毅兴智能实现营业收入分别约为人民币3.48亿元、5.39亿元、6.45亿元、2.72亿元,同期该公司实现净利润分别为-793.88万元、2387.05万元、8973.37万元、5025.45万元。
2024年4月12日发布的“国九条”指出,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提高主板、创业板上市标准,完善科创板科创属性评价标准。在此背景下,新规将创业板第一套上市指标由最近两年累计净利润“5,000万元”提高至“1亿元”,而毅兴智能最新两期累计净利润不足1亿元。同时,毅兴智能的主要产品滤波器收入占比超三成,该产品研发逾五年仍未获得发明专利授权。
严监管重塑发行市场生态
中信证券的一位业内人士5月30日告诉读特新闻记者,严监管正在重塑发行市场生态,“我们可以看到‘撤单’企业的情况各异,有的企业产品空间不大、盈利能力下滑或者业务过度单一的企业现在会主动终止审核;也有一些企业是暂时撤单,通过先撤回后完善材料的方式,达到最新的IPO监管要求;有的IPO企业已披露的过往财务数据未及新规标准;有的企业可能存在大额分红行为;还有一些企业因迟迟未拿到发行批文,在过会后选择放弃上市。背后的原因还是市场对严监管的一种自然反应。”
该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发行上市条件的提高,在严监管下,申报上市的企业质量也将提升,“资本市场会迎来一批拥有关键核心技术、市场潜力大、科创属性突出的企业,中介机构执业质量也会跟着水涨船高,进一步优化发行市场的生态。”
针对IPO监管趋严,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表示,对拟IPO企业严格审核,有助于筛选出更具发展潜力的公司,从而提高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此外,这还能稳定二级市场情绪,避免市场因短期内大量新股上市而引发波动,维护市场稳定。
长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汪毅认为,随着政策的持续落地,A股IPO市场新生态将逐步形成,这不仅有助于优化一二级市场的互动关系,提升资本市场整体质量和效率,也将为投资者创造更为安全、透明的投资环境。长远来看,还将促进资本市场的持续繁荣与稳定发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编辑 刘兰若 审读 张蕾 二审 关越 三审 刘思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