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会议指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行动方案立足我国制造业发展实际,突出问题导向,为制造业插上数字化翅膀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
加快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也是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工信部指出,到2025年我国70%以上规上制造业企业要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佛山作为制造业大市,要再接再厉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浪潮,坚持以“数”提“质”,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顺德制造“新”装上阵,加快“链式”数字化转型。/资料图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要以创新为引领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工业化是以信息化带动的、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工业化,注重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技术水平,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以创新为引领推进新型工业化,不仅意味着技术层面的革新,更涵盖技术、理念、服务等方面的全方位升级。首先,创新引领下的新型工业化,要求制造业企业在技术研发上不断突破,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制造业的智能化发展。同时,加强产业链协同,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农业等产业深度融合,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其次,创新引领下的新型工业化,还体现在绿色理念的创新上。数字化技术可以帮助制造业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制造业企业通过应用节能环保技术,优化生产工艺,降低能耗和排放,实现制造业的绿色发展。此外,创新引领下的新型工业化,还需要关注服务模式的创新。制造业企业应积极探索数字化服务新模式,如定制化生产、智能维护、远程监控等,提升用户体验,增强市场竞争力。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要以数据为基石培育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摆脱了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并符合新发展理念。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是以数据为基石,打造新型的生产力体系。数据作为数字时代的新型生产要素,打破了传统生产要素质态,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优质生产要素。这种生产要素具有以下特点:一是高效性,通过自动化、智能化等手段提高生产效率;二是创新性,利用数据驱动的产品和服务创新,满足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三是灵活性,可以根据市场变化快速调整生产计划和资源配置;四是可持续性,通过信息技术和管理系统,优化生产流程,降低能耗和排放,从而实现绿色生产。由此可见,利用好数据这一新的生产要素有助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通过采集、分析、应用和交换数据,企业可以更加精准地掌握市场动态和用户需求,优化生产流程和产品设计,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可以发现新的商业模式、产品和服务,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可以打破信息孤岛,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协同发展。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要以技术为驱动重构传统商业模式。传统商业模式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但其创新性不足、难以满足消费者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指出:“加快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推广应用”,这意味着可通过数字化转型助力制造业拓展新的商业模式,利用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逐渐实现产品与服务的融合,推进制造业生产方式的革新。当前,以技术为驱动重构传统商业模式具备了多重条件。一是制造业的生产过程实现了智能化和可视化。设备之间通过传感器和网络连接,实现了实时数据采集和交换,使得生产过程变得可控、可预测。同时,物联网技术还助力制造业实现了远程监控和维护,提高了设备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降低了维护成本。二是制造业的价值创造模式实现了安全化和透明化。通过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等特性,制造业可以实现供应链信息的实时共享和验证,确保产品来源的合法性和真实性。同时,区块链技术还可以助力制造业构建更加高效的信用体系,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三是制造业的生产模式正向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转变。通过智能化设备的应用,制造业能够实现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数据分析与优化,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并提升产品质量。在服务型制造模式下,制造业企业不仅提供产品,还提供与产品相关的设计、安装、调试、维护等一站式服务,从而增强客户黏性,提升客户满意度。
文/李子情 作者单位:广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GD23XMK03)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