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身人头攒动的现场,深深感受到,汇聚了最新文化产业实践成果的文博会,是最能展现“文化+”力量的场所。
“文化+”有着极强的链接和整合能力。文博会会场,文创产品琳琅满目,千年文明融入现代生活,文化之美嵌入生活之用,让人感叹“文化+设计”,魅力无穷;科技企业、研究机构拿出的各种新奇有趣的文化产品,让人慨叹“文化+科技”,前景无限。同时,“文化+旅游”“文化+金融”等,都让我们领略到了“文化+”的动人风采与无限可能。
在文化产业迅猛发展的今天,“文化+”大有可为,也当大有作为。
悉心探索“文化+”产业更多“打开方式”。“文化+”,以文化为基因,以创意为翅膀,已经与很多产业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要积极探索其与更多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从而创造更多新型文化业态与文化产品。
用好“因地制宜”方法论。探索“文化+”,不是盲目跟风“赶时髦”,也不是一哄而上“打乱仗”,而要做到因地制宜。深圳拥有许多标签和名片,这背后反映的是深圳的实力与优势。深圳要利用自身优势,在“文化+科技”“文化+创意”“文化+设计”等方面持续开动脑筋,形成更多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
用好“文化+”,“+”出新赛道,无限风光在前方!
编辑 刘彦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王雯 三审 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