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会北京展区:首都文化新质生产力亮出最新成果

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李丽 通讯员 黄冠 文/图
2024-05-25 15:02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文博会北京展区以实际行动落实总书记“守护好长城,弘扬长城文化,讲好长城故事,带动更多人了解长城、保护长城,把祖先留下的这份珍贵财富世世代代传下去”的殷切嘱托

第二十届文博会15号馆内,占地面积1023平方米的北京展区,以“科技赋能新文旅创意引领新生活”为主题,充分展示出北京作为首善之区,以文化新质生产力推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最新成果。

据介绍,北京展区邀请了130余家文化企业、园区和机构参与线上和线下展示。其中,亮相线下展馆的530余件展品、19项互动体验,组成序厅、产业新动能、文化新业态、文旅新消费四大区域,突出品牌强、数字亮、文化厚、科技硬等特色。

“最美长城”空降文博会

震撼,是参观者到北京展区的第一印象。在展区入口处,上天铺地的巨幅高清显示屏将“最美长城”第一次带到文博会现场。此时,距离5月14日,总书记给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镇石峡村乡亲们回信仅十余天。文博会北京展区以实际行动落实总书记“守护好长城,弘扬长城文化,讲好长城故事,带动更多人了解长城、保护长城,把祖先留下的这份珍贵财富世世代代传下去”的殷切嘱托。

北京明长城是中国现有长城中保存最完好、价值最突出、工程最复杂、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区段。首次带到文博会现场的“最美长城”展项,采用4K无人机实景取材,结合数字电影级特效技术,制作出全新的体验场景。通过文化科技相融合讲好长城故事,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近年来,北京持续推进长城保护的探索与实践,将长城作为遗产保护和文化带建设的重要内容,相继纳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和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规划,编制印发《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北京段)建设保护实施方案》。今年为加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制印发《北京长城文化带(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2024年重点任务工作方案》,围绕加强开放利用、加强保护管理、加强宣传推介三大方面,明确箭扣、八达岭、慕田峪、古北口等重点长城点位,加强开放利用,抓好长城重点保护工程,推动长城保护立法工作,精心筹办北京长城文化节,提升中国长城博物馆展示水平等九大重点领域十七项任务,稳步推进北京长城文化带(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顶流”文化设施首赴深城展英姿

自带流量属性,是今年北京展区的一大特色。其中,首次来到文博会现场的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设施,以其“开放即顶流”的特殊“体质”,通过多种类型展陈,在文博会实现线上线下流量互转。

作为首都文化建设的重要标志性成果,三大文化设施建成开放不到半年,累计接待观众游客225.9万人次,已成为广大市民和游客朋友观光打卡、沉浸式体验文化的新地标。

成为首都文旅体验新地标的三大文化设施,也成为各类文化艺术创作的主题。北京展区委托国家非遗传承人师亮精心创作“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设施”叶画作品于现场展出。小小的银杏叶片上,绘制了三大文化设施从外观到内在的空间之美,方寸之间尽显神奇。数字版《北京大运河揽胜图》将北京画院八位艺术家联袂创作的27.4米丹青长卷,进行了数字转化。观众可通过屏幕一览大运河北京段横亘在“山”“海”之间的壮阔景象,及一河两岸新时代盛景。

优雅的建筑、高标准的服务,是支撑三大文化设施成为顶流的内核。在北京展区,观众可以看到北京城市图书馆的智慧服务爆款——智慧书桌和室外流通机器人。智慧书桌,集文献检索、咨询回答、海量数字资源、个性灯光、学习辅助等功能于一体,一张桌面就可以解锁城图知识宝库。室外流通机器人“小图”,是招手即停的流动借阅车。它可以随时现场借还图书,办理虚拟阅享证,甚至承担运送书籍这样的体力活。

还有AI通州大运河主题合拍机、《传承大运》国礼级工艺美术精品、北京城市图书馆智慧书桌、室外流通机器人等众多文化展示交相呼应,充分展示北京以首善标准在不断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最新成果。

科技文化融合交出“十年答卷”

在北京展区,从宏观到微观,处处可见数字科技助推高效能文旅产业的崭新尝试,也呈现了北京大力发展科技文化相融合的“十年答卷”。

鲸世科技的沉浸式体验IP场景“如梦·守护神”讲述屋脊神兽的新故事。当红齐天的时空穿梭机VR单人座椅,可同时配备旋转、侧倾、震动、互动等体感模块,让座椅运动与故事情节完美贴合,极大降低眩晕;另有VR大空间PVP团队对抗类竞技游戏《零界特工》满足玩家在100平方米空间内自由行走互动对抗所需。“双奥”企业黑弓与新京报联合出品的数字艺术城市行走计划“悠栽逛中轴”,引导参与者在虚拟世界中感知不同节气的中轴之美。

另有《故宫以东·探城Live》、文旅元宇宙CNFT、南中轴重要文物燕墩数字化修复、伟大的细节——三维数字展品互动鉴赏、琉璃厂元宇宙、圆明园四十景图、《淡墨水云乡》手游AR虚拟现实融合体验、百度文心一格AI画作等众多文科融合展项,积极探索以科技手段“活化”文化遗产,深化数字融合文旅产业,培育文旅新质生产力。

在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展项背后,北京文化产业发展日渐呈现出新业态持续增长、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效果显著等特点。2023年,北京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0140.1亿元,同比增长13.6%。其中文化新业态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3787.7亿元,占全市文化企业营业收入的比重为68.5%。2023年1至10月,北京“文化+科技”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522.8亿元,占全市文化企业营业收入达69.0%。据2023年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最新发布,北京近八年来持续保持第一。

京派“旧书新知”现场售卖

北京展区还为四海宾朋准备了一份难得的福利——京派“旧书新知”可现场购买。今年,“旧书新知”系列活动在北京如火如荼展开。北京已构建市、区两级旧书实体书店交易网络,50余家实体书店开展旧书业务;打造报国寺、钟鼓楼等常态化旧书展销品牌,已举办40余场、接待10万余人次,销售额突破百万元;创办首届全国古旧书交易年会,汇集9省市、40余家知名古旧书从业机构,实现销售收入近400万元;推动旧书市集走进北大、人大、北外等高等院校,师生踊跃参与、反响热烈;策划“旧书”元素融入地坛、厂甸等2024年新春庙会,60余场旧书主题文化活动陪市民过大年;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阵地作用,开展社区居民旧书交流、交换活动数百场;组织

近50家市、区两级党政机关开展旧书捐赠活动,征集约2万册图书用于丰富基层群众阅读需求。

走进北京展区,可见明显位置设立了“旧书新知”专架,展示了300余种二十世纪80、90年代的旧书以及红色文献和新文学书籍40余种。其中,新中国成立初期群众日报社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文献》,1941年曹禺出版的曹禺创作的《北京人》等,非常珍贵。另有百余种旧书现场售卖。片羽存真、御扇临风折扇文创,以及古籍修复技法现场体验,也从多角度贯彻“让旧书找到新知己、从旧书获取新知识”的文化理念,让经典书籍重新焕发历史和文化价值。

“演艺之都”亮出融合型艺术创作

浏览北京展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年度十件大事”展项勾起许多人的回忆。“十年树木”,进入新时代10年来,北京大力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取得的重大开创性成果,累积了北京文化论坛、演艺之都、博物馆之城、书香京城等亮眼品牌。

在文博会现场,人们就可以看到国家大剧院的歌剧《托斯卡》8k高清视频、北京人艺话剧《茶馆》8K高清视频,通过京东方75寸超大屏幕播出。这种融合了多业态、多领域技术的文化艺术创作,展现出演艺之都的蓬勃活力。观众也可在北京展区看到2023北京文化论坛精彩回顾。

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把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摆在新时代首都发展的突出位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市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大力营造精品迭出、市场活跃、氛围浓厚的演艺环境。2023年,“着力打造‘演艺之都’”首次写入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制定印发《北京市建设“演艺之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年—2025年)》,继续打造“大戏看北京”“会馆有戏”等重点品牌活动,全方位推进“演艺之都”建设。2023年北京共举办营业性演出49524场,观众1138.5万人次,票房收入23.04亿元,与2019年相比,场次、观众、票房分别增长117%、9.5%、32.1%,创造历史新高。

同时,为更好发挥全国文化中心示范引领作用,打造更具创新活力的国际影视高地,今年北京市出台《关于推进新时代首都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在加大资助力度扶持优秀作品创作生产、推动影视产业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完善影视拍摄服务保障机制、支持影视基地建设提质升级等方面推出务实举措,为影视产业提供有力支撑。

文化园区可“逛”文旅消费品可买

逛逛逛、买买买,是参观文博会的一大乐趣。北京展区自然为观众的逛买之旅备足“货”。

在北京展区,市民可沉浸式“走进”莱锦文化创意产业园、77文创园、798艺术区、首创·郎园Station、隆福寺文创园、751D•PARK北京时尚设计广场、北京坊、E9区创新工场、“新华1949”文化金融与创新产业园、首钢园等空间,沉浸式感受园区书店、剧院、展厅等特色文化空间,感受其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地、城市更新的承载地、文化科技融合的创新地、优质文化企业的集聚地、市民文化消费的打卡地的魅力。据介绍,近年来,北京市强化顶层设计,出台《北京市文化产业园区管理办法》《北京市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建立全国文化中心文化产业园区专项工作组,已于2022年认定市级文化产业园区97家。

逛北京展区不仅会被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的宏大叙事所震撼,更会被许许多多融入生活的文化消费品所“诱惑”。国礼级工艺美术精品、非遗艺术中国礼物文创产品、丝路金桥“一带一路”工艺品、《盘金彩绣》系列工艺品、活版文创、国潮文创......北京文旅新产品现场就可以买回家。

全世界都可以相信北京

近年来,北京紧紧围绕“四个中心”城市功能战略定位,始终坚持主场传播、主流传播、主力传播、主心传播首善标准追求,积极创新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叙事体系、传播体系,以新时代首都发展、历史文化名城、“双奥之城”等顶级核心概念为统领,着力打造北京顶级国际传播IP。伴随北京入境游快速恢复,顶级国际传播IP“全世界都可以相信北京”也再次高调亮相文博会。

今年一季度,北京入境游客实现同比3倍增长,游客量达46.9万人次,恢复到2019年的67.2%;实现旅游外汇收入46.7亿元,增长240%,恢复到2019年的71.9%。为优化服务,北京已在732家酒店、61家景区、86家剧院和21个乡村旅游重点村等处,新增外卡POS机891台,外币兑换点、ATM机36个,推动入境游支付便利化,提升完善北京文旅服务环境,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

文博会现场,《瞰·北京》《外国领导人登长城》系列微视频等,同时也受到来往路过的领导、展商青睐,看到视频不禁赞叹。生动讲好新时代首都发展故事、历史文化名城故事、双奥之城故事。通过最新、最美、最好北京,展示可信、可爱、可敬中国。

编辑 秦天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吴诗敏 三审 徐恬

(作者: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李丽 通讯员 黄冠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