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总”来深圳,一路“繁花”!
5月24日,2024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在深圳举办,繁荣文艺创作分论坛星光熠熠,众多影视行业专家齐聚。而影视演员胡歌的出现,更一度引起现场拥堵。
胡歌此行在论坛的“电视剧单元”,认真分享了他的表演心得。
从梅晓歌到宝总,如何“一秒切换”?
问:你的人气之高,从今天现场观众的热情能看出来。作为外形很帅气的演员,你有没有过有没有帅哥负担?比如在《县委大院》中出演县委书记,一度被质疑不真实,电视播出后观众才打消了疑虑。尤其是《县委大院》和《繁花》同期拍摄,你怎么在梅晓歌和宝总两个差异如此之大的角色中切换?
答:首先,我不觉得外形会成为演戏负担,很多领导干部都很帅。其次,从阿宝短时间内切换到梅晓歌确实不容易,我想分享三点自己的经验。第一是找两个人物的共同点,梅晓歌和宝总都是各自所处时代的奋斗者和建设者,有劲有毅力有冲劲;第二是找支点,比如《县委大院》还有两位演员是从《繁花》剧组过来的,人物关系在两部剧里是完全倒过来的,所以我们三个人互为支点,共同完成了角色转变;第三是我表演的小习惯,任何角色都会找一件看似与人物无关、实则相关的事情来做,比如拍《繁花》在香港的戏,我不管多累都坚持骑摩托车去片场,体会阿宝的孤独和冲劲;拍《县委大院》我每天都去健身房,逐步增加锻炼阻力,挑战身体极限,从而找到梅晓歌的感觉。而且我当时每天都把梅晓歌的衣服穿在身上,回家也不脱。
小时候第一次出远门是来深圳
问:《繁花》有几场戏特别精彩,你如何带入角色?
答:《繁花》里有一场戏,是宝总回头拉着汪小姐在南京路上跑。导演告诉我,表演的当下看到的不是汪小姐,也不是某个具体的人,而是一段回忆,被勾起的一种情绪。拍戏打光的时候,我就独自站在那体会,看到了南京路的一条小巷子,突然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母亲牵着小时候的我,突然就把持不住了。导演走过来说,我知道你看到什么了,我们这场戏就是想让人感觉,“似曾相识,热泪盈眶”。
我觉得拍戏带入人物有两种办法,一是无意识中突然找到感觉,二是从自己的记忆库中调动相似经历。
其实我小时候第一次出远门就是跟母亲一起来深圳,当时看到很多叔叔阿姨眼神中充满希望。我母亲当时有个小的随身录音机,用来学粤语,我家里人多年前还想过来深圳打工。演《繁华》的时候,我会不断调动属于长辈的这些记忆,帮助感受上世纪90年代的生活。
其实我刚进上戏就被教导,要学会演戏,先要学会做人。我觉得生活是演戏最好的土壤,演员首先要做一个真实的人。
学演戏,先学做人
问:说到做人,现在很多年轻演员红了之后就“飘”了,甚至“狂”了,所谓“要想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能否给年轻演员提一些建议。
答:演员获得一定成绩之后,膨胀或自负可以理解。我在意识到自己有不好的苗头时,自己就先毁灭这个苗头。其实我小时候家里条件不是很好,母亲经常生病。我经常对自己说,能走到今天、取得这样的成绩、有这么多观众喜欢,应该感恩,甚至是“修了几世的福报”。
其实人有可能在闪光灯下就看不清自己了,尤其对年轻人来说,所以希望经纪人和演艺公司能给年轻人更多引导和帮助。
认真回答问题的“宝总”更帅了!
最后,今天是跟胡歌对视的一天。
编辑 刘兰若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张玉洁 三审 张露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