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郑庆东: 从四个方面着力以人文经济视域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深圳商报记者 ·读创客户端记者 李秀瑜
05-24 10:47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

中国商事主体第一端

5月24日,在2024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分论坛上,经济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郑庆东发表了以人文经济的丰富内涵和新时代的实践探索为主题的演讲,围绕文化产业处于文化与经济的交汇处,是人文与经济交融互动、融合发展最直接的体现等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郑庆东认为,以人文经济视域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应当从以下四个方面进一步着力:

第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满足群众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实现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是坚定文化自信、担负新的文化使命的具体表现,是提升高质量文化供给从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的迫切要求。

文化产业要以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全民文化品质和文化素养,改善公众文化生活,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应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有效促进消费、拉动内需,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坚持文化与经济融合互动,以文化产业繁荣激发经济发展活力。近年来,文化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特别是文旅产业在业态、产品、市场等方面蓬勃发展,激活了旺盛的文旅消费需求,开辟了充满想象力的新赛道。应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不断创造文旅应用新场景,打通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配套创新文化产业新体验、新产品、新IP,延伸文化产业链,推动文化产业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共生共荣。

第三,坚持文化与科技双向赋能,加快形成文化新质生产力。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以科技进步为驱动力,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要探索有效机制,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科技创新体系,促进文化创作、生产、传播和消费等环节的创新发展,实现创新链和产业链的精准对接。要顺应数字化发展趋势,发挥好线上演播、网络直播、沉浸式体验等文化新业态的带动效应,推动文化产业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发展。要推动文化创新与文化消费良性互动,以新业态、新场景促进文化消费方式变化,在需求中寻找文化产业创新突破口。

第四,坚持赓续中华文脉,传承发扬传统文化中的人文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当前,文博热”“非遗热”“传统节日热蔚然成风,国潮文创、古风汉服成为新时尚,文化带动经济发展,滋养人民精神,构成人文经济新形态。更好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产业使命光荣。既要充分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养分,又要切实承担起推动文化传承发展和创新创造的历史责任。

要找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点,以创新方式拓展开发文创产品、文博旅游、非遗旅游、研学旅游、红色旅游等文化新产品、新业态,充分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的经济属性和社会价值,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传承。要推动精品文化产品走出去,向世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世界讲好中国发展故事。

(作者:深圳商报记者 ·读创客户端记者 李秀瑜)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