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是全球性挑战,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绿色低碳转型需要更多优质产能支撑。当前全球新能源产能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特别是众多发展中国家对新能源产品的潜在需求巨大。一些人炒作所谓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并以此为借口采取贸易保护措施,不利于全球绿色产业发展,损害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共同努力。
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因应了各国缓解能源危机、应对气候变化的需要,为全球绿色低碳转型作出重要贡献。2022年,中国出口的风电、光伏产品为其他国家减排二氧化碳约5.73亿吨。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报告指出,过去10年,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分别累计下降超过60%和80%,其中很大一部分归功于中国创新、中国制造、中国工程。在哈萨克斯坦,中国企业参与投资建设的谢列克风电场总装机规模60兆瓦,年均减少16万吨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在阿联酋,中国企业总承包的艾尔达芙拉光伏电站可满足20万户居民用电需求,每年减少碳排放240万吨……中国绿色产能给各国带来的是积极的溢出效应。
所谓“世界其他国家难以吸收中国产能”的论调根本不成立。为了完成气候变化《巴黎协定》设定的全球气温上升幅度控制目标,助力各国兑现碳达峰碳中和承诺,全球需要加大清洁能源领域的资源投入,加大新能源产品的供给。比如,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全球市场需求就很大。根据国际能源署测算,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将达4500万辆。匈牙利外长西雅尔多指出,“产能过剩”是假,“产能紧缺”才是真,所谓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是子虚乌有。
中国绿色产能不仅未对其他国家产业发展构成威胁,而且通过广泛合作和良性竞争促进了其他国家的产业发展。瑞士《新苏黎世报》首席经济学家彼得·菲舍尔认为,正是在中国的帮助下,西方获得了性价比更高的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涡轮机,创新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可以促进欧洲汽车制造商转型,消费者是最终受益者。美国《外交学者》杂志网站报道说,东南亚国家积极争取中国电动汽车企业的合作,“不仅加强了从化石燃料汽车向电动汽车必然的转型,还通过技术交流促进了经济增长”。
一边大谈应对气候变化的迫切性,一边给中国新能源产业扣上“产能过剩”的帽子,这种自相矛盾的做法,只能说明一些人所谓“产能过剩”的指责,不过是保护主义的托词而已。事实早已证明,这种做法损人不利己。奉行保护主义政策,设置贸易壁垒,不仅扰乱绿色产业全球投资布局,影响绿色资源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配置效率,带来低效产能和重复建设,增加本国低碳转型成本,还将拖累全球清洁能源发展步伐,给世界经济造成巨大负面影响。彭博社日前报道指出,过去10年美国采取钢铁保护主义措施,并未阻止美国金属制造业就业岗位减少,还增加了美国经济其他领域成本,降低了行业竞争力,如果将这一政策应用于新能源产业,将进一步削弱美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尼古拉斯·拉迪指出,“产能过剩论”为保护主义提供了借口,对全球贸易而言是潜在的危险。
封锁科技进步、打压优质产能不是经济发展的正途。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愿与各方一道坚持公平竞争,实现互利共赢。希望有关国家秉持开放心态,切实遵守市场经济原则和国际经贸规则,为中国企业提供公平、透明、开放、非歧视的营商环境。
编辑 高原 审读 张蕾 二审 郑蔚珩 三审 刘思敏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国庆的红漫过鹏城街巷,中秋的月挂在深圳湾的夜空,这个双节,不必复杂,只需一次简单的 “比心”,就能把对祖国的赤诚、对家人的思念,装进深圳的每一处风景里。无论你在深圳何处,用手势“比心”,让国庆、中秋元素入镜,拍一张照片、剪段创意短视频,或是写下拍照打卡图文攻略,带话题分享出来,让你对祖国的爱、对家人的情,被更多人看见! 【本期话题】#双节在深比心祖国#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0月8日 【活动奖励】优质内容可获得“深圳盒子”、读特客户端开屏展示机会
00:03
#读特小记者#小镇上的风景
乡间小路
01:04
俯瞰蚝乡湖公园 中摄在线(记者 黄建华)图为10月2日拍摄于蚝乡湖公园,该公园位于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画面中能看到公园内有大片葱郁的绿地、波光粼粼的湖水,周边分布着多样的建筑,远处林立着高楼大厦,整体呈现出自然景观与城市风貌相融合的景象,展现出独特的城市生态之美。 据了解, 公园以"碧城枢纽·蚝乡新生"为设计主题,通过整合湿地景观、人行景观桥、生态驳岸等技术,形成水湿地、水舞台、水生岛、水花园四大功能分区。建设中保留原沙井发电厂改造为文创展馆,设置蚝壳墙、蚝壳水迷宫等特色设施,成为展示千年蚝乡文化的重要载体。截至2024年,项目已获得美国建筑大师奖、香港城市设计协会年度大奖等国际奖项。#读特小记者#
【图片动态】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