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黑龙江的考生,今天不到8点就来报道了,想早点看看学校。”在用于新生报到注册的教学楼前,记者看到排在第一位的大一新生张晋涵,她一手拿着录取通知书,一边笑着对记者说。站在她身后的刘至与她来自同一所高中,同一个班级,“我28号就来了,去了人才公园和深圳湾,这座城市太漂亮了,这所学校太高大上了。”刘至说。南国初秋,日色疏朗,9月1日至2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2020级新同学怀揣期待和理想来到梦想中的神仙湖畔,开启了崭新的学术旅程。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新生和家长凭录取通知书和身份证,进行体温检测后进入校园。缤纷多彩的校园装饰,豪情奋发的校长书法条幅,洋溢着热情笑脸的老师和同学们,都在欢迎着新成员的到来。新生们秩序井然地完成一系列注册报到手续后,领取属于自己的新生大礼包和学生袍,穿过教学楼的走廊,坐上校园穿梭巴士,入住书院……开始了大学生活的第一步。
港中大(深圳)校长徐扬生教授、副校长罗智泉教授、副校长朱世平教授、副校长阮健骢先生、协理副校长李学金教授、蔡小强教授、顾阳教授、朱宝亭教授等大学主管人员先后来到报到注册处迎接新生及家长的到来,并仔细询问新生和家长对大学的初印象。
注册报到现场,校长徐扬生教授用三句话寄语新生。第一句话是放下,“好的成绩要放下,差的成绩也要放下,昨天的事情就留在昨天。”徐扬生希望同学们放下过去所有的东西,重新出发;第二句是在第一年最重要的是学好语言,他鼓励学生“多说,脸皮要厚,大家都能学好你也能”;第三句话,身心健康是最重要的,他认为大学以学生发展为本位才是根本。同学们“要对成绩认真,但不要当真”,身心健康才能更好地学习生活。作为校长,徐扬生认为,能招到好学生是好事,但最好的事情是学生毕业时获得的增量,他希望学生们在毕业时能获得最高的价值增量。
1日,五个学院及四个书院院长和教授们分别在学院迎新处和书院迎新处与新生及家长交流,热情地回答他们关于大学和学生生活的各方面问题。来自天南海北的学生家长们走进神仙湖畔的美丽校园,在大学的贴心安排下,参观大学图书馆、体育馆等同学们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馆,感受港中大(深圳)中西合璧的文化底蕴。
2020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采用新型的大类招生方式:设置三个招生试验班——理科试验班、经济管理试验班、人文科学试验班,覆盖大学全部的17个本科热门招生专业。考生按照文理科或选考科目填报理科试验班或经济管理试验班或人文科学试验班的高考志愿。报考经济管理试验班或人文科学试验班的学生,入学后,在深入了解各学院各专业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兴趣,在大一结束时在所属学院内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专业;报考理科试验班的学生,在深入了解相应各学院各专业的基础上,根据兴趣,在大一结束时在所属学院内再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专业。
此外,除经管学院、理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及数据科学学院的专业归属外,港中大(深圳)的每位学生,还会归属于逸夫书院、学勤书院、思廷书院或祥波书院其中之一。据该校教师介绍,这里的书院不同于以往,这里是学生的“家”。书院的责任,在于打破学院和专业的界限,将不同学科和文化背景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培育宽容的视野,师生共同生活。
据了解,2020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共录取内地本科生1300余人,研究生近1000人。大学已经连续五年成为广东省内院校录取分数最高的大学。绝大多数省市的文科最低录取分排位在各省市考生前1%以内,理科在前2%以内,英语平均分高达136分。
见习编辑 王子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