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 | 为了解俄国史东欧史打开方便之门

张来仪
2024-05-19 08:19
收录于专题:特区报·副刊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基辅罗斯》为东欧史知识走向中国大众打开了方便之门。

《基辅罗斯:东斯拉夫文明的起源》 肖瑜 著 广东人民出版社·万有引力 2024年3月版

《基辅罗斯:东斯拉夫文明的起源》从斯拉夫人的起源讲起,梳理了罗斯诸民族的史前时代,介绍了东欧平原上的早期人类遗址,将东南欧的历史上溯到了旧石器时代。在讲到东欧平原上的古印欧人时,作者肖瑜认为,古印欧人是大约6000年以前分布在欧亚两大洲广大地区的原始民族的统称,是今天欧亚两大洲许多民族的共同祖先。古印欧人的后代后来越过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进入北美洲、南美洲、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许多其他岛屿。公元前3000—前2000年,伴随着古印欧人的大迁徙,在维斯瓦河和第聂伯河之间的广袤土地上,斯拉夫人、日耳曼人和波罗的海人的共同祖先开始逐渐从古印欧人中分离出来。他们在语言上已经与定居在印度、中亚或高加索的古印欧人有了明显区别。公元前7—前5世纪,斯拉夫人已经掌握了从沼泽和湖矿中冶炼铁的方法,其中的东斯拉夫人与波斯北部的游牧部落(包括先后进入南俄草原的金麦里人、斯基泰人和萨尔马特人)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详尽的宏大叙事为基辅罗斯国家建立进行了背景铺垫。

《基辅罗斯》不仅客观介绍了古罗斯国家建立问题上的“斯拉夫起源说”和“诺曼起源说”,而且详尽描述了基辅罗斯国家形成的历史细节,分析斯拉夫人的传统文化与拜占庭影响之间的关系,作者认为这两种因素是罗斯大公国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两大支柱。

书中较为深入地探究了基辅罗斯接受拜占庭文化的影响问题,基辅的文学、艺术、法律、礼仪和习俗打上拜占庭烙印后,在政治方面,促进了国家的团结,也强调了基辅罗斯与拜占庭以及相同信仰国家的关系,因而赋予了基辅大公及其公国一个更为坚固的意识形态基础。

《基辅罗斯》用浓墨重彩描绘了基辅罗斯大公国与东南方大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如哈扎尔人、佩彻涅格人和波罗伏齐人交往的历史画面。这样的写法很有见地,因为与游牧民族交往“对俄罗斯的民族风骨和文化特质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基辅罗斯的地理形态具有开放性。在东方,平缓的大平原和辽阔的亚洲原野毫无阻碍地连结在一起。罗斯, 甚至东斯拉夫民族的社会发展进程,与东方、南方大草原上的邻居,尤其是与突厥语系的游牧民族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历史、地理联系。俄罗斯的主流历史学家都承认俄罗斯与东方、南方游牧民族之间长期存在的相互影响、相互适应和相互同化现象。

《基辅罗斯》在普及东欧史知识与提高东欧史研究水平相结合方面下足了功夫;不仅提出了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独到见解,而且图文并茂、雅俗共赏。我国的俄国史研究需要在社会大众的广阔天地当中,进行一些普及俄国历史知识的工作,因为现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传递的所谓俄国历史知识有的错讹百出,有的真真假假。

客观、真实是历史学的灵魂,书写俄国历史最重要的就是尊重历史的真实性,不论是专业深奥的学术著作,还是面向普罗大众的普及读物都不能逾越这条红线。《基辅罗斯》在充分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讲究可读性与趣味性,独具匠心地把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尊重历史真实性的基础上,用生动活泼、简明易懂的语言来叙述东欧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人物,略有文采地呈现出各种惊心动魄的历史画面。《基辅罗斯》史实叙述准确,融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于一炉。

读完这本《基辅罗斯》,能进一步感受到东斯拉夫文明史是具有鲜明特点的地区国别史,它能为世界历史的多样性提供一个十分典型的范例。《基辅罗斯》为东欧史知识走向中国大众打开了方便之门,今年是“中俄文化年”,对俄罗斯史、东斯拉夫史、东欧史的了解,理应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

编辑 刘彦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王雯 三审 张雪松

(作者:张来仪)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