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以“智慧、互联、绿色、人文”为主题的大湾区智慧城市一体化论坛,在香港浸会大学举行,来自香港特区政府、境内外高校、研究机构、产业协会、各地企业、媒体智库等城市管理和数字化专家,围绕大湾区智慧城市发展建言献策,共同探讨如何抓住时代机遇建设“数字湾区”,探索智慧城市领域政企合作新机遇,一起拥抱科技、互联、绿色与人文的现代城市治理与发展机遇。
大湾区智慧城市一体化论坛由香港浸会大学政治及国际关系学系、香港物联网商会、深圳市物联网产业协会、电子纸产业联盟、四分仪智库联合主办,通过集结全球智慧城市建设的经验和力量,助力大湾区未来数智化城市建设。本次论坛研讨内容涵盖从跨境数据治理、物联网应用建设到人工智能技术落地、从智慧城市的公共政策管理升级到深港澳城市群合作等多个领域,为参与者提供了一个探讨大湾区智慧城市发展方向和战略实施的平台。
产学研结合,探索智慧城市发展新机遇
“产学研”结合,是此次论坛活动的最大亮点,港府官员、高校学者、产业协会、企业代表们齐聚一堂,以不同视角解读大湾区智慧城市发展现状,将城市场景管理研究和数字化实践经验进一步打通。
学术界人士纷纷表示,开放、创新是智慧城市发展的推动力,大湾区智慧城市建设要做好顶层设计,以更有力的政策去链接全球科技、人才力量,抓住数字时代机遇。同时,产业界人士以产业发展、行业变迁视角,讲述其对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深入观察。在论坛活动中,企业界代表则是以更落地的实践、更具体的案例,分别从数智化、AIOT、人工智能、电子纸等科技成果实践案例,展示企业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方方面面的尝试和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论坛深度探讨了大湾区智慧城市的政产学研合作新路径,旨在为政策界、学术界、产业界联合搭台,促进不同合作方交换视角,探索深港跨境共建与政企合作机遇,汇聚了更多理论创新思考和落地实践案例。
拥抱数智化,抓住数字时代新机遇
“促进大湾区城市群拥抱数智化时代”,是此次论坛活动探讨的核心主题。香港特区政府、专家教授、企业代表积极参与讨论,踊跃提出各方意见建议,论坛特别推出《技术创新、案例分享、场景落地一一推动大湾区智慧城市建设落地》专题演讲,共同探讨智慧城市建设的新工具、新趋势、新路径。
各位专家讨论了智慧城市转型的各项软性因素如何具体影响到大湾区商业一体化进程,并探索了它们在各城市特色发展和城市群集群化发展中的作用。此外,讨论也触及了如何通过增强城市社群交流和互信、推动科技创新与绿色环保观念,突出香港对未来中国科技企业出海的特色价值,来进一步加强这些软性因素和产业创新的积极作用,为未来的大湾区市场互通互联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与预期。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城市转型中面临的身份转换、品牌重塑、各方互信等问题,需要政府、市民具备更多元化、更开放包容的心态,也需要更多的沟通和尝试,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性身份共融,从而打造大湾区人文、绿色和互信的智慧城市环境。
在“大湾区智慧城市一体化论坛”论坛上,政府、学术界、产业界、企业人士、媒体智库等充分交流,积极讨论,展示自身实力,分享经验成果,彰显了大湾区在智慧城市领域的创新成果和发展潜力,促进了各方之间的合作共赢。香港浸会大学政治及国际关系学系李亦然助理教授团队、深圳市物联网产业协会、香港物联网商会、电子纸产业联盟、四分仪智库等论坛组织方,希望通过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和后续常态化的沟通平台,联合各方力量,为深港科技产业与城市场景的互动互联持续提供支持,为数字湾区推动新质生产力和国际化发展贡献力量。
编辑 秦天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李璐 三审 徐兴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