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小而精”的“小巨人”企业,14家央媒讲述佛山故事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②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
2024-05-17 12:10
摘要

中宣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佛山

“你们的机床主要用于哪些领域?”“加工精度能去到多少?”“为什么会出口到以精密制造著称的欧洲?”……5月16日下午,中宣部组织中央主要媒体和有关地方媒体开展的“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佛山)第二站来到广东原点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原点智能”),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14家央媒,以及多家省媒的记者纷纷聚焦企业在专、精、特、新领域的亮点。

央媒省媒采访原点智能。

作为一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原点智能深耕高档数控系统和高端激光数控机床领域8年,目前已经成功突破行业内多项技术难题且为国内首创,成功实现进口替代,成为航天航空、汽车、3C等领域知名院企优秀合作商。

记者参观了解原点智能的大型设备。

走进原点智能的车间,映入眼帘的是十余台精密激光数控机床,它们中有的或在组装,有的或已经整装待发准备发往客户手中。其中,一台长4米、高3米多的“庞然大物”引起了调研记者的关注。

原点智能副总经理刘志峰介绍,这个名为L100V五轴激光加工机床的纹理激光加工机床,是由原点智能自主研发,设备采用飞秒激光精细的加工能力,配合高精度振镜可实现自由曲面上的精密刻蚀加工,实现微米甚至亚微米级别精度的加工,可用于手机壳、汽车模具、奢侈品表面微观造型等的纹理加工。

企业车间内,工人正在现场作业。

“我们公司的定位是国产替代,比如以前国外的设备要五六百万一台,我们可能只是它们一半或三分之二的价格,就能达到它们的功能,甚至超过了客户的预期。”刘志峰说,但原点智能是以科技领先来驱动设备的国产替代而非价格战,“我们的设备在刀具、钻石、纹理加工等上已经达到了国内引领的地位,机床的国产化率已达到95%,有些国产设备可能只需要七八十万,但是我们的设备都是两百万起步的。”

原点智能设备可实现微米甚至亚微米级别精度的加工。

事实证明,真正好的产品总会得到市场和投资者的认可。近三年,原点智能实现营收年年翻番,其中2023年营业收入1.2亿元,实现逆势增长,自2015年成立至今企业已累计融资超3亿元。2023年开始,原点智能还走出国门,出口到了欧洲等地,今年的出口订单预计能达到四五千万元。

媒体在车间采访。

科技日报报道↓↓↓

刘志峰介绍,原点智能去年定下了新的目标:三年赢三倍,今年的产值预计达到3亿元。而做出这样决定,原点智能也有底气。今年6月,该公司投资5亿元建设的亚洲最大高端激光数控机床生产及研发基地将竣工,并在7月投入使用,完全达产后的年产值预计在15亿元-20亿元之间。

工人日报报道↓↓↓

原点智能只是泛五金产业集聚的丹灶镇守正创新的一个缩影。从上世纪六十年代村民“洗脚上田”兴办起各类小五金制品厂,到如今被誉为“中国日用五金之都”,丹灶镇现已聚集了近8000家泛五金企业,产值接近300亿元。

“我们8000多家泛五金企业里面的头部企业并不多,所以我们也一直希望能够树立一些标杆典型。”丹灶镇副镇长李终胜说,政府将在要素保障上,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支撑,“比如原点智能创业之初其实是一个人才团队,我们给予了扶持资金、场地补贴等,到后来帮助企业链接资本市场的资源,再到最近的土地要素保障。”

在传统产业不断精进的同时,丹灶镇也瞄准精密装备制造和氢能产业,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李终胜介绍,作为南海“中国氢能产业之都”的核心区,丹灶镇已经聚集了近100家氢能企业,尤其是围绕燃料电池的核心部件等产业链条已经齐全,“我们接下来要培育更多的应用场景,推动龙头企业能够做大做强。”

文、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倪玉洁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