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深圳市政府新闻办“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六场“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举行。市教育局局长郑秀玉、市科技创新局一级调研员于英普分别就深圳推动高校加快一流学科建设和加强创新平台体系建设进行分享。
8所高校入选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
郑秀玉表示,近年来,深圳市推动高校积极主动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深化学科专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一是加快一流学科建设。目前,南方科技大学的数学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学科;全市有8所高校、40个学科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市属高校6个学科进入ESI前1‰,44个学科进入ESI前1%。启动实施一流学科培优行动,从全市高校优势特色学科当中,遴选了一批一流学科培育学科,在资源投入上给予重点倾斜,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最需要、最优势、最有潜力的学科。力争在未来3-5年内,全市高校新增2-4个国家“双一流”学科,3-5个学科进入第六轮教育部学科评估A类学科。
二是加快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强全市高校学科专业设置统筹,定期编制急需学科专业引导发展清单,大力加强新工科、新文科、新医科以及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超常规布局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机器人、脑科学、低空经济等产业急需紧缺学科,全面提升学科专业和产业发展的匹配度,实现学科专业与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更精准对接。2024年,3所高校增设人工智能专业,2所高校增设集成电路专业,3所高校增设低空经济相关专业。
三是深化学科建设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推进教育系统与行业部门联动,加强人才需求预测、预警、培养、评价等方面协同,将深圳丰富的产业资源转化为学科建设优势。比如南科大和龙头企业共建半导体学院,被教育部列为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深圳大学与腾讯共建人工智能学院,也入选教育部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另一方面,深化科教融汇,比如深圳高校与鹏城实验室、深圳医学科学院联合开展研究生培养、协同开展科技攻关;新筹建的深圳海洋大学与深海科考中心、海洋博物馆统筹规划、一体建设,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海洋领域新兴交叉学科等。
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5.81%
深圳将如何加强创新平台体系的建设?
于英普表示,深圳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目前,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1880.49亿元、占GDP比重达5.81%;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20年居全国城市首位;“深圳-香港-广州”科技创新集群连续4年居全球科技创新集群第二。
“作为深圳创新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高校是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于英普表示,在支持高校基础研究和开放创新方面,通过实施高等院校稳定支持计划,对12所高校的基础研究项目实行“稳定支持、资金切块、自主立项”。在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上,推动建立科教融汇、协同攻关机制,鼓励龙头企业联合高校、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
于英普表示,接下来,深圳将加强对高校基础研究稳定支持,探索“高校+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校+龙头企业”等科研合作模式。进一步加强与全球全国高校的产学研深度合作,引导企业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共建联合实验室和创新研究院,推动更多高校科研成果向企业转移转化,促进产学研融通创新。
(主办方供图)
编辑 黄力雯 审读 张蕾 二审 郑蔚珩 三审 张露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