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共育!首届宝安区学生阳光成长活动月正式启动

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李丽 通讯员 曾妮
2024-05-11 12:24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5月10日,首届宝安区学生阳光成长活动月在海韵学校(集团)海韵学校启动。

5月10日,首届宝安区学生阳光成长活动月在海韵学校(集团)海韵学校启动。活动现场,宝安区副区长练聪,市委教育工委办公室副主任余志勇,区教育局局长王曦,以及家长代表、学生代表,共同启动首届宝安区学生阳光成长活动月。启动仪式由区教育局副局长吴永明主持。

据介绍,首届宝安区学生阳光成长活动月,以“协同共育 阳光成长”为主题,旨在培育学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在为期一个月的时间里,将通过开展协同育人案例分享、圆桌论坛,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及家庭教育主题研讨、宣传普及、校家社协同和各类特色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关爱自我、了解自我、接纳自我,让家长和社会深入了解家庭教育的意义和方法,营造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教育生态,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全力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

余志勇表示,宝安区长期以来一直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发展,在《宝安区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中明确提出全面实施“心理健康阳光行动”,并首创“两周一报”心理危机动态监测机制,全方位护航青少年健康阳光成长。首届学生阳光成长活动月不仅是一场丰富多彩的活动盛宴,更是一次对学生心理健康和家庭教育深度思考与实践的重要契机。

为进一步推动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他提出三点希望:不断完善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从保障上不断加大综合支持力度;建全学生心理健康监测与预警机制,加强医校协同,营造“人人关注心理,人人注重健康”的良好氛围;广泛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和预防心理问题科普和家庭教育理念宣传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帮助家长切实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

王曦表示,宝安教育始终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总结家庭教育宣传周活动经验的基础上,今年宝安教育创新开展“首届宝安区学生阳光成长活动月”,旨在汇聚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力量,共同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她期望每位孩子都能树立“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培养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和意志品质,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宝安教育也将继续深入实施“心理健康阳光行动”,全力保障青少年健康阳光成长。

给孩子创造一个阳光环境

叶子木同学出生在宝安,成长在宝安,在宝安这片沃土里,她就像一棵小树苗,在阳光、雨露和满满的爱中慢慢长大。校园里,她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学习成长,收获自信。通过参加“阳光心理社”帮助同学,被同学们称为“知心小叶子”;家庭里,父母的爱让她拥有无限力量,勇敢追求梦想;生活中,她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培养了自己沟通能力的同时,更激发了她的社会责任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呵护下,宝安学子用自信去克服困难,用快乐去伴随成长,用爱去滋润心灵,用阳光的心态照亮全世界。

家长章婵然在采访中表示,她的两个孩子都在宝安的学校读书,作为宝安区家长学校的学员,她积极参加校家社活动,在家庭教育沙龙和讲座中她学会了尊重孩子、接纳孩子,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情绪,让他们做自己。在家校协同共育中,她学会了用正确的方式去爱孩子,让孩子们在爱里长大。家长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责任人,她希望家长们可以学会自我心理调节,给孩子创造一个阳光的家庭环境,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活动中,为首届宝安区学生阳光成长活动月方案征集活动获奖学生、首届宝安区家庭教育特色校(园)培育单位、首届宝安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校培育单位、广东省规范化家长学校实践活动实验区优秀家长,以及广东省新时代德育特色校试点评选单位、广东省协同育人工作典型案例学校颁奖。

专家引路创健康育人氛围

为全面提升宝安区教育系统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水平,推动宝安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高质量发展,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院长刘学兰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吴重涵教授受邀担任宝安区学生成长指导专家,并在活动中带来主题报告。宝安区教科院院长朱利霞主持讲座环节。

刘学兰以《教育是双向奔赴的心理成长》为主题,从“了解孩子心理特点”“陪伴孩子心理成长”“师生的双向奔赴”三大方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寻孩子心灵成长的“密码”,学习与孩子共同成长的“路径”。刘学兰教授表示,每个阶段的孩子都是不一样的,老师要想走近孩子的世界,首先要了解孩子各个成长阶段的心理特点,包括年龄发展特点、需要和兴趣、个性特点以及心理困境;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我们要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学会接纳孩子的情绪与不完美,主动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这样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引导孩子朝着我们所期待的方向积极成长。“教育是一场师生双向奔赴的心理成长。”刘教授希望老师能和学生一起努力,共同成长。

吴重涵以《重新认识现代家庭教育》为题,突出了“现代”“重新认识”两个关键词。他指出,现代家庭教育的核心并非仅仅是父母的直接教养,而是为孩子构建适应他们个性和认知特长的生活场景。儿童的改变往往源于生活场景的变化,他们通过观察模仿等方式来适应并学习。因此,家庭教育的根本在于培养孩子的个性,而非仅仅塑造习惯。随着现代家庭对儿童影响的日益增强,父母直接教养的作用反而在相对减弱。他呼吁父母要减轻心理角色的负担,家长教育也应相应“减负”和浓缩,更加注重为孩子提供多元化的生活场景,以促进其全面发展。这一观点为重新审视和调整家庭教育方式提供了新的视角,强调了在家庭教育中,创造有利于孩子个性发展的环境比单纯的父母教养更为重要。

宝安小学(集团)翻身小学 三(4)班家长表示,专家的话让她印象深刻,“家长不一定是培养孩子的习惯,更要重视孩子的个性,创造更多的生活场景尤其重要!”海韵学校(集团)海韵学校 五(6)班家长在采访中表示,此次活动让他认识到孩子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要走近孩子、倾听孩子、接纳孩子。

(由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 刘彦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李璐 三审 潘未末

(作者: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李丽 通讯员 曾妮)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