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流淌的生活美 ——李娟《我的阿勒泰》读后感

海上花开
2024-05-10 17:11
摘要

作者就像是熟识的朋友,将自己的经历、见闻、感悟真诚地讲给你听,真实、细腻又温暖,仿佛我们也随着她体验了一遍阿勒泰的生活。

《我的阿勒泰》是李娟的散文集,收录了她1998年至2009年近十年的散文作品。全书分为阿勒泰文字、阿勒泰角落和九篇雪三辑。书中主要记录了她在新疆阿勒泰地区的生活和当地的风土人情。作者就像是熟识的朋友,将自己的经历、见闻、感悟真诚地讲给你听,真实、细腻又温暖,仿佛我们也随着她体验了一遍阿勒泰的生活。

用朴实直白的文字,记录追忆童年的美好。李娟的文字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多曲折离奇的故事。但就是这些朴实直白的文字,总能让我会心一笑。在《汉族孩子们》里,她写十来个汉族小孩子每天呼啦啦地跑过来呼啦啦地跑过去,“边跑边齐声呼喊着:‘白娘子!我来了’”。看到这里,仿佛听到他们的笑声和欢叫声在空气中回荡,你追我赶,永远精力充沛不知疲倦。《巴哈提家的小儿子》里,作者写她的“死对头”,冬天朝她扔雪球,夏天朝她扔石块,抢她的橡皮筋、发夹、贺卡、糖果、瓜子等更是家常便饭。两个小孩常常在村子里一前一后呼啸而过,打得不可开交。读着种种打闹的细节,让人忍俊不禁,如此惟妙惟肖的描写仿佛他们正在我们眼前打闹。

对苦难的坦然,豁达乐观。李娟的早期经历颇为坎坷,跟着母亲四处漂泊,高一就被迫辍学,自己做过衣服、补过鞋、打过工,一家人靠流动的裁缝铺兼小卖铺生活。在她的文字里,她不掩饰自己的生活环境,但文字里从来没有抱怨和苦叹。就算她们第一次随转场的牧民迁徙时,司机直接把食品、百货,甚至被褥铺盖都直接卸到泥泞的草地上,接着又下起了雨,淋湿了被子;就算在荒野上,半夜大风把自己家帐篷的塑料顶刮跑;就算帐篷经常漏雨,常常要用塑料袋来变化各种位置接水。如此种种绝望的境地,她也没有呼天抢地的控诉和抱怨,只是如实地记录生活,甚至还在苦中作乐,生活得有滋有味。

用文字书写平凡人生的不平庸。书中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李娟的妈妈。她带着李娟在阿勒泰四处辗转,有时住在漏风又漏雨的帐篷,有时住在别人废弃的房子里,开小卖铺、做衣服、卖木耳,尽自己所能给家人更好的生活。她是众多中国母亲的代表,坚韧、智慧,又永远朝气蓬勃。为了孩子、为了生活,不管在哪里,她们都能生根发芽,并开出温柔明亮的花。在《“小鸟”牌香烟》里,妈妈在汉语和哈萨克语之间胡乱翻译,创造出无数新词,如“小鸟”牌香烟、“塑料的”布料、叫“砰砰”的手雷形状的白酒,还有被当地牧民沿用至今的“喀啦蘑菇”。妈妈用自己独特的幽默和智慧,在语言不通的陌生城市快速适应并茁壮生长。虽然生活很辛苦,但是她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情。她常常没心没肺地和邻居们聊天,和女儿开着没大没小的玩笑,有时甚至带着孩子般的淘气。大年初一,妈妈提议一家人吃饱穿暖后,冒着严寒去荒原散步。也许每个母亲都如她一样,看似平凡却都有着独特的魅力,等待我们去发现和记录。

有人评价李娟的文字像是自然而然地从心里流淌出来一样,没有目的,没有非要说给谁听。也许这就是生活最美之处,生活不在别处,最真实的也是最动人的。

编辑 郑艳艳 审校 郭建华 二审 刁瑜文 三审张樯

(作者:海上花开)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