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姨新疆飞深圳拆“胆”,专家10小时拆除“炸弹”
读特记者 罗丹 通讯员 钟慧红
2020-09-02 09:02

常住新疆的吕阿姨肝门处长了肿瘤,当地医生多番研究后都没敢下手,遂给她推荐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专家。近日,常住新疆的吕阿姨抱着一丝希望来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肝胆外科主任车旭决定接受这个挑战,联合北京总院轮值李智宇教授合力奋战,经过10小时紧张、细致的操作,“拆弹”手术顺利结束,术中未输血。

数千里飞行,只为投奔“国家队”

新疆库尔勒地区的阿克苏市是古代丝绸之路重镇,也是今天“一带一路”的重要驿站。今年71岁的吕阿姨,当年响应国家的号召,支援新疆建设,扎根阿克苏,为新疆的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同时在新疆也有了自己幸福的家庭。在准备安享晚年的时候,今年5月吕阿姨出现了腹痛症状,之后症状加重,并出现了皮肤、巩膜发黄,伴有发热,去当地医院检查,诊断出了肝门部胆管癌。肿瘤位于肝脏血流、胆汁出入的交通枢纽——“肝门”,此部位肿瘤好像一颗密布导线的“炸弹”,稍有不甚剪错导线便会引起炸弹爆炸,因此肝门部胆管癌一向是肝胆肿瘤手术中的难点。

当地医院外科评估肿瘤手术切除困难,先后与省会、及邻近省份多家上级医院进行远程会诊,均认为肿瘤累及肝动脉,无法切除,放、化疗敏感性差,加之患者年龄较大,建议行姑息治疗。为缓解患者梗阻性黄疸症状逐渐加重,于当地医院行经皮肝穿刺胆道置管引流胆汁,虽然黄疸减轻,但胆管肿瘤存在及胆汁外流无法进入肠道,患者仍间断低热,精神食欲不佳,体力、体重持续下降,生活质量并不令人满意。

患者家属以及主管医师不甘心姑息治疗,当地主管医师想到了学术会议上国家癌症中心分享的成功治疗病例,邀请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肝胆外科车旭主任以及北京总院肝胆外科李智宇主任医师共同进行了远程会诊,车旭、李智宇两位教授仔细查看患者病历资料后,认为虽然手术风险较高,但仍有手术切除的机会。

吕阿姨及女儿不远数千里,从西部“丝绸之路”的新疆飞到了深圳就医。 

术前精心调理,创造最佳手术条件

吕阿姨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10余年的历史,2014年、2016年先后因心肌梗塞于北京及当地医院行心脏支架植入术,一直都口服多种降血糖、降血压药物,尤其是长期口服抗凝药物对手术都造成了极大的隐患。肝胆外科各位医师迎难而上,在车旭的带领下积极进行术前准备,为手术成功奠定基础。

住院后吕阿姨血压、血糖控制欠佳,食欲较差,间断发热,营养状况、体力欠佳,考虑患者梗阻性黄疸导致肝功能及胆汁分泌功能严重异常。经过讨论后,肝胆科请内镜科留置空肠营养管,将吕阿姨引流出的胆汁过滤后经营养管回输,以改善她的体力、体重;同时通过严密监控,精细调整用药,控制血压、血糖。一段时间后,吕阿姨食欲、体力基本恢复,黄疸症状明显缓解。

▲车旭教授(右一)、李智宇教授(左二)带领团队进行手术

10小时紧张奋战,完整摘除肝胆“炸弹”

经过积极、有效的术前准备,2020年7月8日,吕阿姨的“高位胆管癌根治术+左半肝切除+左侧尾状叶切除+肝门淋巴结清扫术”顺利进行。

车旭和北京总院轮值李智宇教授合力奋战,终于完整分离、保留肝右动脉及门静脉右支,完整切除胆管肿瘤及受累的左半肝和尾状叶。经过10小时紧张、细致的操作,手术顺利结束,术中出血300ml,未输血。

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术后第二天便下床,第三天开始喝水,第七天开始进食。未出现出血、胆瘘、肝功能不全等并发症,血胆红素、体温术后完全恢复正常。

▲车旭教授(左二)、李志宇教授(右二)与患者合影

(来源:晶报APP)

编辑 姚静霞

(作者:读特记者 罗丹 通讯员 钟慧红)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