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简称“百千万工程”)是广东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头号工程。近日,“‘百千万工程’的深圳力量”主题采访活动来到广东云浮,实地探访深圳助力云浮在“百千万工程”中,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的担当作为。
岭南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
雨后的云浮名如其景,抬头远望,云雾缭绕,仿佛仙境般漂浮在葱翠的山间丘陵之上。正是这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让云浮享有“南药之乡”和“中国无核黄皮之乡”的美誉,也吸引了不少深圳相关企业到此投资兴业。同时,云浮还是制造企业的“福地”,微容科技短短数年就发展成粤东西北地区唯一一个“独角兽”企业,制造的产品让其成为国内许多知名企业的绝对主力供应商。一年多来,传统农业提质升级、新兴产业接连孵化、乡村“蝶变”向美而行……“百千万工程”的进展成效正在云浮大地不断显现。
华润带来新技术 村民家门口就业
穿过蜿蜒的山路,掠过一片片的田间池塘,采访团一行来到位于云浮市云城区前锋镇的岭南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这是广东银田公司与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繁育基地。站在高处,放眼望去,道路一旁有许多白色温棚,里面种植着各类中药材种苗。在一片郁郁葱葱、高低错落的山间,工人们正在药田忙碌着。
据介绍,该基地采取“药企+公司+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订单式南药种植,开展南药产地初加工业务,并通过土地流转、技术指导、提供就业等有效措施,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广东银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行政经理江嘉铅告诉采访团一行,基地现有面积约2500亩,每年可产出优质南药种苗1000万株以上,辐射带动广东、广西、湖南及周边地区南药产业化种植2万亩以上。
进入基地的多功能展示区,采访团一行看到许多药材标本,或泡在药水里,或放在展示框中。其中的一些种苗如三叉苦、九里香等都是市面上常用药物999感冒灵冲剂、三九胃泰等药品的原材料。“以三叉苦为例,从种子种苗繁育、种植与采收加工,针对每个环节我们都有详细的标准化操作流程和技术要求,技术人员也会在各个关键环节进行专业指导,把好质量关,最后再运回到深圳加工制药。”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中药资源研究二级工程师谢文波说。
中医药既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良药”,又是乡村振兴的“良方”。前锋镇农业农村办高级农艺师刘平感慨:“一直以来我们都缺乏大的市场,广东银田和华润三九的到来给当地带来了新技术,也带来了新市场。同时,当地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进一步提升了收入,经济生活大大改善。”
在云浮的郁南县,华润集团另一家子公司华润电力牵头的华润云浮郁南润河乡村振兴示范性复合光伏项目正在快速推进中。在郁南县河口镇,一排排光伏板已安装在山间地头,几位身着黄色工服的工作人员正在检查项目的实施情况。
“郁南县拥有丰富的新能源资源,我们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并根据电网需求,在这里开展了这一光伏复合项目,项目完成后将全部接入电网系统,然后输送到粤港澳大湾区的各大城市。”华润新能源云浮公司总经理罗兆聪介绍,项目规划装机容量300兆瓦,总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主要为建设一座220kV升压站,租赁土地4800亩,采用“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等模式开发建设光伏复合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均可提供清洁电力3.24亿千瓦时。
采访团一行在走访中了解到,该项目租赁土地大多原本是低价值或者利用率不高的土地,在解决了土地荒置问题的同时,后续也为当地县域经济、镇域经济、农民群众带来可观的增收。此外,项目可为当地带来一定的就业机会,其中项目建设期间预计带动就业岗位900个,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引导种植企业利用太阳能大棚下现成的土地,指导当地农民种植南药,预计带动就业岗位2200个。“华润云浮郁南润河乡村振兴示范性复合光伏项目建设是提升村民和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一项惠民工程,对助力‘百千万工程’推动郁南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郁南县发展改革局副局长卢志军表示。
小黄皮大产业 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抓手
云浮郁南县日照充足、气候温暖、雨量丰沛、土质肥沃,是黄皮生长的天然宝地,种植出来的黄皮个个颗粒饱满、清甜多汁。目前,郁南全县黄皮种植面积达22.5万亩,约占全球的3/4,形成了“全球黄皮看中国,中国黄皮看郁南”的产业发展格局。郁南黄皮家族除了最广为人知的无核黄皮外,还有许多各有特色的品种,如鸡心黄皮、冰糖黄皮、香蜜黄皮、贵妃黄皮、紫金黄皮等。
在驱车去往郁南县无核黄皮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路上,在田间地头、道路两边、村民门前,黄皮树随处可见。跟随着郁南县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高级农艺师杨伟成的脚步,采访团一行登上产业园对面的小山坡,一大片挺拔而立的无核黄皮果树映入眼帘,有的已经挂满了一穗穗的黄色花朵,沉甸甸地压在枝头上。“2023年,郁南全县无核黄皮种植面积约19.2万亩,产量达10万吨,产值约50亿元,带动了全县2万多户农户增产增收,生产的黄皮以及加工产品主要销往广州、深圳等城市。”杨伟成说。
深圳诺普信集团郁南富赢田田圈公司副总经理林锦波在黄皮果园查看今年果树开花情况。
从种植园下来,采访团一行来到了位于产业园内的郁南县富赢田田圈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据了解,该公司为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投资控股子公司,是产业园的牵头实施主体,目前投入了1.2亿元,第一条HPP超高压NFC果汁饮料和原浆产线已经投产,以生产无核黄皮NFC果汁与果浆为主,采用鲜果冷榨,HPP超高压低温灭菌,无添加任何防腐剂的生产工艺,较好地保留水果的营养和风味。此外,为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公司目前正在建设二期的无菌冷罐产线,生产常温果汁产品,该产线产能为每小时15000瓶,投产后预计年生产果汁5000吨以上。
“我们深圳总部公司有很多农学博士,每个月都会派人来郁南指导种植和育苗工作,包括水肥管理、种植技术以及栽培技术的改良,经过多年的努力,园区的黄皮产量从亩产1000斤左右提升到了亩产1500斤左右。”深圳诺普信集团郁南富赢田田圈公司副总经理林锦波说。同时,该公司还与省农科院、华南农大、仲恺等科研院所合作,与国内外众多农产品加工企业、食品企业广泛合作,从事无核黄皮全产业链经营,聚集众多行业顶尖人才、技术资源和宝贵经验,促进郁南黄皮产业创新发展,提升农业产业效率效能,让传统黄皮产业、黄皮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建设美丽乡村重要抓手、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及省级农业产业园建设样板。
MLCC赋能 云浮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下称MLCC)被称为“电子工业大米”,是电子工业用量最多元器件之一。在一阵大雨过后,采访团一行来到位于云浮罗定市的广东微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这家“藏匿”在群山之中的公司竟是中国高端MLCC主要制造企业,公司产品涵盖了高容量、车规级、超微型、射频等高端MLCC系列,是云浮坚持走高质量发展,制造业当家的典型标杆企业。
微容科技展厅中一辆炫酷新能源汽车模型让人眼前一亮。
走进公司展厅,各式各样、大小不一的MLCC以及其运用场景以及展厅中一辆炫酷新能源汽车模型让人眼前一亮。据展厅工作人员介绍,像芝麻粒大小的MLCC在手机上就装载了上千颗,一辆新能源汽车则需要2万多颗。在电子产业发达的深圳,MLCC应用在各种类型的电子元器件中,深圳许多知名品牌企业的产品上装载的MLCC就是来自微容科技。
“公司创始人陈伟荣就是云浮罗定人,早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无线电专业,被分配到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从工厂技术员、厂长,到最后成为康佳集团总裁。2017年他回到家乡罗定创业,成立了微容科技,并在短短数年将其打造成粤东西北地区唯一一个‘独角兽’企业。”广东微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霖自豪地介绍着。据了解,微容科技自成立起,就着重投入产品的研发,近年来按高容MLCC、车规MLCC和超微型化MLCC分类,设立了3个研发中心和研究院,全球招聘开发型工程师,几年间快速递增200多人;每年投入的开发费均在销售额的13%以上,高于同行投入水平,确保了开发高端仪器设备和试验试产的费用。
深圳作为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重镇,引领着整个产业风向,是我国重要的消费电子研发中心、制造中心和集散中心。“微容科技的营销中心总部就设在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之一,深圳的市场信息快捷丰富,有助于帮助企业快速地进行反应和决策;而且深圳拥有众多通讯设备、电子信息、智能汽车等高科技企业,与微容科技保持良好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公司高端客户的重点市场基地。”李霖表示,除了产品重点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之外,微容也会经常与在深圳电子行业的优秀企业进行技术研发交流,不断提升电子产品研发能力与市场竞争力。
“政银企村户”模式实现多方共赢
推动当地养殖业向绿色化现代化转型
在深圳人的餐桌上,有关“鸡”的菜肴是家常菜,可是大多数人也许不知道,你吃的“鸡”或者“鸡蛋”大概率来自于云浮新兴县的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如今该企业已由一家小型养殖场成长为一家以畜禽养殖为主业、配套相关业务的跨地区现代农牧企业集团,产品销往深圳等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成为市民餐桌上的美味。值得一提的是,温氏股份于2015年11月2日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是目前云浮唯一的上市企业。
作为当地农业标杆企业,近年来,温氏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从初创“公司+农户”的双方合作模式到“政银企村户”的全新协作模式,不断迭代升级,创新发展,把为农联农做得更实,把带农富农做得更有成效,助力乡村经济发展,带动当地走向共同富裕之路。据温氏股份技术部(研究院)执行总经理王建兵介绍,“政银企村户”共建模式是通过政府搭建平台,银行提供金融服务,村、企参与共建高效养殖小区,使企业、村委、村民多方获益,实现多方共赢。在“政银企村户”模式里,农场主和农户都是“老板”,温氏负责提供养殖资料、养殖设备、技术人员以及收购成品肉鸡,在此基础上,农户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地经营。
家庭农场户主刘振兴在鸡舍里巡察。
雨后的清晨,新兴县簕竹镇榄根村一片静谧,山上的云雾还未完全散去。采访团一行来到榄根黄塘自然村的家庭农场,深入了解“政银企村户”模式下该家庭农场的发展情况。
据介绍,榄根黄塘自然村的家庭农场占地总面积33亩,预计总投资800万元,拟建8栋高效养殖鸡舍,目前已建成3栋。养殖鸡舍整齐划一,背山而建,引入温氏先进养殖小区智慧、高效的养殖模式,内部养殖设备齐全,温氏指导员每周上门一次,进行养殖技术指导。在温氏一条龙养殖模式下,实现了养殖自动化、集约化、高效化,肉鸡存活率大大提高,效益随之大增。
穿上鞋套,采访团一行跟随家庭农场户主刘振兴走进鸡舍。让人出乎意料鸡舍内非常干净,几乎没有任何异味。据介绍,该鸡舍分为上下两层,目前养殖了约2.5万只鸡苗,采取自动化喂食管理模式,刘振兴夫妻两人每天只要进行巡查,观察鸡苗的健康情况、保证鸡舍正常运转即可。
今年2月份,刘振兴负责的家庭农场迎来了首笔收益,首批肉鸡共出栏2.17万只,销售额60多万元。每只鸡的毛利为3.5-4元,总的毛利润为8.4万元,扣除生产、租金等费用后,每只鸡的净利润为1.5元左右,周期仅为80天左右,总净利润为3.3万元。
在走访中,采访团一行还了解到,在榄根村黄塘“政银企村户”共建家庭农场的建设过程中,镇、村结合生态振兴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要求,对农场周边环境进行了改善,清除碎石,铲除杂草,疏通沟渠,硬化路面,栽种花木,村居环境焕然一新。鸡舍有专业的场所设备对养殖产生的鸡粪进行无害化处理,通过统一收集发酵,后续可用作堆肥,既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也解决了传统养殖中臭味大、环境差的问题,在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了村居环境保护,助力绿美乡村建设。接下来,“政银企村户”共建家庭农场模式将积极推动当地产业向绿色化现代化发展方向转型,成为推动“百千万工程”赋能乡村振兴的有力体现。
编辑 温静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李璐 三审 潘未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