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基地同步启用,宝安低空经济发展再迎新进展!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吉莹 文/图
2024-05-06 16:30
该文章被2个专题收录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携手逐梦天空,畅游蓝色未来!

5月6日上午,深圳·宝安低空经济产业公共服务中心暨宝安区无人机系统应用测试基地启用活动在西乡街道大铲湾蓝色未来科技园举行。会上有数家企业签约入驻园区,中心和基地的启用将助推宝安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

平台+基地同步启用

助力宝安低空经济“高飞”

宝安低空经济产业公共服务中心是宝安区首个低空经济产业公共服务平台,项目位于大铲湾蓝色未来科技园第9栋,建筑共5层,总建筑面积约1.79万平方米,规划建设内容为:第1层为低空经济产业规划展厅、飞行器展厅及低空飞行调度中心;第2、3、4层为通用办公室、会议室、商务谈判室,计划引入低空经济优质企业和重要机构;第5层为飞行器候机厅及起降场。

据悉,现有力翎(深圳)航空有限公司(德国Lilium)、深圳市圣翔低空科技有限公司、成都浩孚科技有限公司等10余家单位意愿进驻该中心,初步形成低空经济产业聚集效应。宝安交通集团明澜低空经济产业服务公司副总经理何志钦介绍,“这一栋楼正在进行招商,目前大概有13家企业、科研院所、协会有强烈的入驻意愿,其中已有数家企业签约,未来这里将打造成为低空经济集聚区,形成产业集聚优势。”

宝安区无人机系统应用测试基地位于燕罗街道西北侧燕川社区,项目一期主要建设内容有2个直径20米旋翼类无人机起降场、1个直径30米旋翼类无人机起降场;用地南侧布置576平方米集装箱式的两层综合服务中心和48平方米钢结构雨棚,以及2个室外充电站。据悉,目前已有2家低空产业单位获批可进行试飞。该项目的建设能够有效破解无人机企业试飞难题,补齐无人机产业链短板,促进无人机企业在宝安聚集发展,助力宝安打造无人机产业高地。

此次公共服务中心和测试基地的建成,将为低空经济行业头部企业、上下游企业、民航科研院校等机构提供优质产业空间和服务空间,为载人电动起降飞行器运营企业提供硬件配套设施,为无人机企业提供检测查处、维修保养、飞行培训等业务支持,同时也能为市民普及低空经济相关知识。

政策扶持+产业配套同步发力

低空经济企业看好宝安选择宝安

在宝安低空经济产业公共服务中心一楼的飞行器展厅内,数家企业展示造型独特的载人级和载货级飞行器。安特狗航天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研发设计的超低空飞行器以空中卡丁车的造型亮相,该公司首席执行官林志豪介绍,“这款飞行器主打的是一个飞行的大玩具,普通人三分钟即可成为‘飞行员’。其特点是飞行高度在3-5米内,可进行自主控制并实现安全保护。人们可以采用折叠的方式将它放入后备箱,带到草原沙漠去开展飞行探索。”

林志豪在重庆创业,通过参加展会了解了宝安区低空经济相关政策,经过认真考虑于今年2月将公司落地注册在宝安燕罗。他告诉记者,选择宝安有多重因素考量,一是场地的支持,此次启用的测试基地可以帮助企业进行飞行测试;二是政策的大力扶持,提供一定的资金补贴和房租补贴等减轻企业的负担;三是看中宝安低空经济的产业生态,上下游供应配套完善。

作为深圳的空中门户、航空航天产业聚集地,宝安在发展低空经济方面拥有大湾区核心区位、雄厚产业配套、广阔应用场景等多重优势,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关于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放宽市场准入若干特别措施的意见中明确的全空间无人体系试点单位。

去年,宝安率先出台了支持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10条支柱措施和实施方案,召开了低空经济投资推进会,大力引进包括亿航智能、德国百合花等一批低空领域的龙头企业。宝安还建设启用了全国首个标准化城市空中交通运营示范中心,不断培育常态化的无人机物流、智慧物流和末端物流、商圈配套等应用场景,积极探索无人机载人机在文旅体验、公共交通等方面的应用场景。在深中门户区域、燕罗片区、大铲湾等三个区域,宝安分别规划布局了低空经济总部集聚区、制造集聚区和公共服务中心,大力培育全区域、全产业、全链条的低空经济发展生态,打造面向大湾区的低空经济创新发展的标杆城区。

据了解,下一步宝安将一如既往全力打造更加高效的服务保障,更加丰富的应用场景,更加完善的产业生态,全力支持好服务好低空经济企业的发展。

编辑 姚静霞 二审 谭凤希 三审 邓辉林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吉莹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