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免疫诊断核心技术,新产业生物抢占市场制高点 | 知识产权助力“20+8”企业

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泳 /文 记者 杨浩翰/图
2024-05-01 10:38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走进深圳市新产业生物医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新产业生物)的展览厅,中国专利奖银奖、深圳市长质量奖鼓励奖、深圳市科技进步奖等奖牌琳琅满目。

从1995年成立的仅有十几人初创公司,发展到目前超过2500人的上市企业,业务范围遍及152个国家和地区……扎根坪山的新产业生物,20余载专注自主研发创新,专业从事体外诊断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获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等殊荣。

记者来到新产业生物了解到,作为高端医疗器械,“20+8”产业集群政策的出台,让该公司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随着进一步显著增强的产业集聚效应,通过与产业链上下游“产学研医用”纵向贯通以及行业内横向协同创新的集群生态模式,新产业生物不懈创新,进一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未来可期。

拥有335项有效专利

成长为中国免疫诊断行业龙头企业

新产业生物专注于化学发光免疫分析领域的研究,成立以来创下多项“第一”:于2010年将中国第一套自主研发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推向市场,填补国内空白,打破国际垄断;2018年成功发布全球单机测速最快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MAGLUMI® X8。如今,公司已成长为中国免疫诊断行业的龙头企业。

新产业生物是国内发光仪器型号最为齐全,发光免疫试剂种类最多的供应商之一。产品包括10款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和193项配套试剂。除此之外,公司还拥有全自动生化分析、分子诊断以及凝血各项IVD产品。

新产业生物拥有所属技术领域的核心关键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截止到2023年底,共拥有335项有效专利,其中发明142项,实用新型133项。公司自2017年获得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国家标准认证,先后获得2021年度、2023年度中国专利奖优秀奖以及2022年度中国专利奖银奖。

用知识产权抢占战略制高点,让新产业生物经营持续向好,业绩稳步增长。2022年销售额30.47亿元,利润总额15.01亿元,净利润13.28亿元。2023年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9.0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6.62%;利润总额13.6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8.85%。

该公司副总经理张蕾介绍说,“20+8”产业集群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强化原始创新和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强前沿技术研发,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构建自主安全、多元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优势传统产业深度融合,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联动,促进生产端、消费端有机衔接,以点带面锻长板、补短板,实现产业梯次发展和整体跃升。“20+8”产业政策出台后,新产业生物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在核心技术上突破

进一步降低民众就医诊断的成本

“中国企业一定要在核心技术上有所突破,否则就会不断面临被‘卡脖子’的局面。”新产业生物董事长饶微博士感慨地说。

新产业生物主要的专利项目为ABEI直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包括了免疫磁性微球以及ABEI衍生物等系列相关专利技术。通过该系统技术的先进性,加速高端医疗器械领域的国产替代步伐,有效拉低国际垄断品牌的价格,降低医院等终端客户的检测成本,从而降低民众就医诊断的成本,普惠于民。

在新产业生物进军化学发光免疫检测领域时,彼时中国市场由罗雅贝西等国际巨头企业垄断,新产业经过长达10余年研发,于2010年成功推出国产第一套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打破了国际巨头的技术和市场垄断,由此进入公司快速发展期,开启了该领域国产替代的步伐。

在发展过程中,新产业生物曾多次遇到“卡脖子”的情况。在创业初期,公司代理瑞士一家企业的免疫检测产品,被突然取消代理权,这激励公司走上自研之路;多年前,有一种试剂原料从英国进口,1毫克售价几千美元,对方还要求销售分成,否则拒绝售与,公司为此斥巨资投入研发,耗时10年攻关,最终实现自给自足;如今,IVD领域,特别是高端医疗器械方面,绝大部分零件都能实现国产,但一些关键的零部件却仍然要从欧美日本进口。

必须要坚定不移走科技自主创新的道路,彻底攻克核心技术难题。研发过程中,新产业生物主要遇到的问题有两种:一种是市场上主要的原材料已经被竞争对手提前布局专利,新产业生物会通过全面的检索分析,寻找其他技术路径避开他人专利技术,避免自主研发过程中侵犯他人知识产权;还有一种是核心关键零部件或原料难以找到稳定来源,或者是被为数不多的供应商掌握,如钛合金加样针、Trab抗体等,对此公司通过完全自主研发,或者是联合产业链上、下游进行技术攻关,攻克核心技术难题,实现自研自产,自给自足,避免被人“卡脖子”。

据悉,新产业生物在知识产权领域下一步的发展战略主要是围绕公司整体战略展开,与技术研发战略、市场营销战略紧密结合,深入渗透到研发与市场的各个运营环节,与其相辅相成,成为研发创新的护盾,成为市场攻坚的利器,共同推动公司整体战略的落地实施与实现。

创新创业之都

让企业安心研发创新发展

“新产业生物诞生在深圳,在深圳发展壮大,是因为深圳拥有深厚的创新土壤和蓬勃的创新活力。”饶微如是说。

张蕾说,深圳是创新创业之都,专利授权量、PCT申请量和商标注册量连年稳居全国首位。为了更好地激发创新活力,深圳不断持续完善知识产权顶层设计,出台了地方性法规《深圳经济特区知识产权保护条例》,制定《深圳市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十四五”规划》等政策文件,开展数据知识产权和“区块链+版权”试点工作,加快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伴随“20+8”产业集群政策的出台落地,深圳构建了“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创新知识产权更加蓬勃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稳步增长,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和海外纠纷应对指导工作成绩多年国内第一……这些都说明了深圳市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水平在全国都是名列前茅的,让企业安心研发,创新发展。

张蕾表示,深圳的创新创业氛围和成果保护转化,需要持续稳定的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包括服务机构及企业专职人员)支撑,在这方面深圳与北京、上海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她建议,深圳可以在综合专业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机制建立、相应交流成长以及人才的认定方面给予更多的活动开展和资金投入。


编辑 秦天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李璐 三审 闻坤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泳 /文 记者 杨浩翰/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