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起,上海博物馆在人民广场馆举办专题特别展览“金琅华灿:张宗宪捐赠掐丝珐琅器展”,以感谢著名收藏家张宗宪先生两度慷慨捐赠,弘扬先生私藏公用的义举以及满腔炽热的故土情怀。
清代掐丝珐琅花鸟纹象足熏炉
铜胎掐丝珐琅是中国著名特种金属工艺品类之一,又称“景泰蓝”,因在明代景泰年间达到了制作工艺的高峰,所制作的工艺品最为精美而得名。这种工艺品是在铜质胎体上焊上用扁铜丝围成的各种花纹,而后将珐琅质的色釉填充在花纹内,经焙烧、打磨、镀金等工序成器。
2023年,张宗宪先生向上海博物馆捐赠了32套共计46件铜胎掐丝珐琅器。近期,先生又再次捐赠8组9件铜胎掐丝珐琅器给上海博物馆。本次展览将展出共计55件张宗宪先生捐赠的铜胎掐丝珐琅器珍品。
张宗宪先生捐赠的这批珐琅器数量众多,其中不乏清康熙、乾隆时期造办处珐琅作的作品,最能展示皇家珐琅器的制作水平;年代跨度广,制作年代从明代至晚清民国,展现了掐丝珐琅的历史与发展过程;器形丰富多样,包括陈设用品、生活用品、文房用品等多种器类,是可供多角度研究、展览的珐琅器佳作。掐丝珐琅觚、掐丝珐琅胡人坐像(一对)、掐丝珐琅兽面纹四足炉、掐丝珐琅象尊(一对)、掐丝珐琅荷花纹瓶、掐丝珐琅蝴蝶屏风(一对)、掐丝珐琅花鸟纹象足熏炉(一对)等珐琅器在本次展览中悉数亮相。
清代掐丝珐琅兽面纹四足炉
清代掐丝珐琅象尊
清代掐丝珐琅蝴蝶屏风
张宗宪先生是收藏界举足轻重的大家,他收藏丰富、涉猎广泛,专攻书画、瓷器、铜胎珐琅器等,极具规模。自50年代在香港创办“永元行”以来,先生以其传奇经历成为当代极具影响力的中国艺术品收藏家,他是最早活跃在国际拍卖会上的中国人,半世纪以来积极投身古董收藏界,亦为中国古代艺术品拍卖市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他的推动和影响下,国内外藏家也开始注重各时期铜胎珐琅器的收藏和研究。了解到上海博物馆铜胎掐丝珐琅器收藏较少,张宗宪先生便表示要将历年收藏的珍品捐赠给上海博物馆。
编辑 秦天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李璐 三审 潘未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