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连城”的城市特色,是深圳不少在建工程项目的设计理念和灵感来源。近日,有着“垂直森林之父”美誉的世界著名建筑师斯坦法诺·博埃里来到深圳,分享了他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上的探索和思考。而由博埃里携手深圳市建筑工务署打造的深圳市创新创业无障碍服务中心项目,正是他以“无障碍与绿色生态的未来”为理念,向深圳未来发展的致敬之作。
资料显示,深圳市创新创业无障碍服务中心项目位于龙华区,建设用地面积约2.6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3.42万平方米,是集社会影响力和建筑特色于一体的装配式公共建筑。项目建成后将主要服务于残障人士群体,重构以特殊人力资源开发为重点的就业服务链,促进残障人士就业创业,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助推残疾人事业全面高质量发展,助力深圳打造世界一流无障碍典范城市。
在设计之初,该项目引入了“山形建筑”设计理念,辅以首层中庭阳光十字通道、空中多感康复花园及温馨的彩色混凝土建筑立面,旨在打造具有治愈身心的疗愈之山和生态城市客厅。
“这是一个开放的基地和建筑。我们不必将康复视为与少数残障人士有关的东西,它更像是一个概念,需要被应用到大多数人身上,这就是为什么建筑物应该是无障碍的。”博埃里说。
作为一个完全无障碍的公共建筑,博埃里在该项目中设计了很多屋顶花园与自然景观,加强了室内外之间的关系。产生的光合作用可吸收城市烟雾中的碳颗粒,同时整合了先进的可再生能源,在满足建筑自身供能需求的同时,最终形成生物多样性,促进城市生态平衡。
博埃里认为,通过自然中不同的植物及其形态,可以帮助使用者疗愈身心。“一个个盒子堆叠成一栋山形建筑,再由四个独立底座向上合并成一栋塔楼,我希望借此来回应深圳‘山与海’的关系。”
在深圳市创新创业无障碍服务中心项目中,植物并没有被种植在立面上,而是充盈在层层退台之上,延续了西侧的公园景观。此外,风雨连廊、联通东南西北出入口的“阳光十字”等设计,都是希望将其打造为一座城市中心的“城市”,处处体现出对残障人士的关怀。
由红色混凝土构件堆砌成的外立面,则形成了一个有节奏感的外表,增加了内外的通透性。据了解,该建筑群的设计充分考虑了深圳当地的气候条件,通过设计适当的建筑空间,提供良好朝向和遮阳通风的室内外空间,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通风和采光以降低能耗,满足建筑的供应需求,促进氧气生产,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气中。
“我们需要越来越多的公共建筑,它是为公众生产的,人们可以在这里重新居住,而后参与其中。”博埃里坚信,在城市中重新造林会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中国正日益成为这场变革中的主角。“我非常高兴能以深圳市创新创业无障碍服务中心项目为契机,参与到深圳未来的建设和发展中来。”
(图片由深圳市建筑工务署提供)
编辑 冯思颖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周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