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和老痴病治疗有新探索!广东首例颈深部淋巴管-静脉吻合术在东莞成功开展

深圳特区报记者 申卫峰 通讯员 徐小媛 谢锐坚 茶山宣 文/图
2024-04-17 18:00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这个手术的成功开展,为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近日,东莞市茶山医院成功开展广东首例颈深部淋巴管-静脉吻合术治疗帕金森及阿尔茨海默病(又称老痴病),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茶山医院院长黄平表示,这个手术的成功开展,为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超级显微外科手术的下一个前沿领域”

东莞茶山医院敢于“第一个吃螃蟹”,是邀请了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合作首席研究员超级显微外科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研究课题负责人、杭州求是医院院长谢庆平前来主刀,颈深部淋巴管-静脉吻合术正是他带领团队设计并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开展的。

据了解,脑内β-淀粉样蛋白的异常堆积是引发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要原因,而脑内淋巴循环不能有效排泄β-淀粉样蛋白可能是疾病的发病机制之一。而颈深部淋巴管-静脉吻合术的原理是通过手术将颈部淋巴管直接连接至静脉,进行颈部淋巴管快速引流,充分排出脑内β-淀粉样蛋白,从而达到改善病情,甚至可能较全面恢复病人大脑神经功能的目标。

这一开创性的手术被评为“2022年度显微外科学七大进展”之一。2023年7月,谢庆平教授的颈部淋巴静脉吻合术在美国整形外科学会的官方医学杂志《整形与重建外科》上发布,美国同仁称为“超级显微外科手术的下一个前沿领域”。

颈深部淋巴管-静脉吻合术此前在粤尚无先例

患者史先生是佛山人,今年80岁,2016年出现早期症状,2019年被确诊为帕金森综合征、腔隙性脑梗死,其间一直服用多种药物治疗,但病情不断加重,到后来连家人及周围环境都不认识。而另一名患者是被确诊患阿尔茨海默病、81岁的陈女士,7年前,她开始遗忘;4年前,症状明显加重;1年多前则已完全不记得人和事。家属多次求医,但症状未见改善。

4月10上午,茶山医院9楼医生办公室,颈深部淋巴管-静脉吻合术治疗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术前MDT讨论会举行,来自10个科室的医护专家就两位患者手术指征、手术方案、术前准备、术中术后注意事项、麻醉风险评估及术后护理、功能康复锻炼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讨论交流。当天下午,茶山医院又邀请东莞市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主委、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学科主任陈仰昆教授对两位患者进行会诊。

东莞市医学会显微外科学专委会主委、茶山医院显微外科主任王海文说,之所以如此慎重,是因为颈深部淋巴管-静脉吻合术治疗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在东莞乃至整个广东之前都没有先例。

术后两天就可下床小步快走

4月11日18时许,谢庆平团队和王海文团队,联合开展了广东首例颈深部淋巴管—静脉吻合术,历时2.5小时顺利完成。值得一提的是,这项超级显微外科手术处理直径小于0.3mm的淋巴管,淋巴管直径较细,缝合难度较大;同时,颈部血管神经淋巴位置比较浅、位置相近,操作精度要求高。

而此次的手术部位解剖结构复杂且淋巴管直径仅有0.2毫米左右,全程在放大倍数10-20倍的手术显微镜下操作,逐层显露颈外静脉及颈部神经丛,在颈丛神经周围寻找出淋巴管,用纳米级显微缝线将颈部淋巴管与静脉进行显微吻合。

第二台手术在4月12日上午9时开始,患有帕金森病的史先生接受手术,历时3个小时顺利完成。

史先生术后已经可以下地行走。

两人术后的康复也很乐观,记者17日获悉,史先生术后两天就可以下床进行小步快走,如今还在医院进行其他治疗。而陈女士甚至已经办理了出院手续,回家进行康养,她已经能和他人进行简单对话,她还记起了最爱的粤剧桥段。

患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的陈婆婆(手术后)

接下来,茶山医院王海文团队将对2例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并观察其远期疗效。同时在谢庆平教授指导下,用颈部颈深部淋巴管-静脉吻合术治疗更多的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患者。

编辑 冯思颖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桂桐 三审 徐松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申卫峰 通讯员 徐小媛 谢锐坚 茶山宣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