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说|文学本该如“宜春”“谷雨”这些名字一样美好

晶报记者 余梓宏
2024-04-17 07:32

晶报

阳光媒体 非常新闻

摘要

又是一出“自娱自乐”的评奖把戏?近日,江西宜春市公布了宜春市第40届谷雨诗会的评选结果,宜春市作者投稿587首,市外作者投稿279首,36名获奖者中仅有2名市外作者获得优秀奖,其中一二三等奖16个名额均被宜春本地作者瓜分。无论是什么样的竞赛和评选,公平一定是放在第一位的。如果这次诗会的评选真的漠视了公平公正这一基本原则,搞暗箱操作,那么不仅会让奖项失去公信力,实际上也无助于参赛的本地作者判断自身真实水平,在竞争中提升自我。

又是一出“自娱自乐”的评奖把戏?据澎湃新闻报道,近日,江西宜春市公布了宜春市第40届谷雨诗会的评选结果,宜春市作者投稿587首,市外作者投稿279首,36名获奖者中仅有2名市外作者获得优秀奖,其中一二三等奖16个名额均被宜春本地作者瓜分。

公开报道显示,谷雨诗会创办于上世纪60年代,是江西著名文化品牌。“60多年来,每当谷雨时节,江西全省各地会举行诗歌朗诵、创作研讨等活动。作为国内创办较早的诗歌节日,谷雨诗会活动已成为当代江西新民俗。”从这些描述中不难看出,这是一项历史悠久、颇具影响力的文学评选活动。

但这一次的评选结果,却因本地人“包圆”,在舆论上“翻了车”。虽说文学评选相比其它评选而言,的确更容易受主观标准影响,因此往往会有质疑的声音,但这一次,本地作者和外地作者获奖比例居然如此悬殊,显然已经超出了常理的范围之内,有漠视公平性之嫌。难道是宜春的作者水平普遍都很高?还是说在评奖上故意偏向了本地作者?这些都需要主办方进一步说明,回应公众的质疑。

最新消息是,4月15日,主办方宜春市文联回应称,将聘请宜春市外的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对初评结果进行复核,并及时公布复核结果。

实际上,为了鼓励本地作者创作,提升当地的文学氛围,特设一些只有本地作者具有评选资格的地方性文学奖项,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但这次宜春市谷雨诗会评选让人心生疑虑的地方在于,既然希望提升奖项的“含金量”而接受市外投稿,那么主办方是否做到了一视同仁,让参与者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凭作品说话,而不是区别对待,设立“潜规则”,甚至让市外作者沦为本地作者的“陪跑员”呢?

无论是什么样的竞赛和评选,公平一定是放在第一位的。如果这次诗会的评选真的漠视了公平公正这一基本原则,搞暗箱操作,那么不仅会让奖项失去公信力,实际上也无助于参赛的本地作者判断自身真实水平,在竞争中提升自我。而这,也会成为对认真创作者的一种嘲弄,甚至是对文学信仰的一次践踏。据媒体报道,已经有本地的获奖者表示,自己不会去领奖。

我们需要这样的态度:认真的创作者,值得被认真对待,而不是被愚弄。文学本应是美好的,正如宜春、谷雨,这些颇有文化气息的名称都很美好,但是,千万别让文学在这些美好的名称中变了味。

编辑 刘珂

(作者:晶报记者 余梓宏)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