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变革引领教育未来,应用为王赋能素养课堂

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李丽 通讯员 谭方 文/图
2024-04-15 11:01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南山区教科院举行数字化赋能课堂教学专题研讨会。

近日,南山区教科院推出“数字化赋能课堂教学”专题研讨会暨第六期“教研员专业能力提升培训”,在为期三天的培训与研讨活动中,通过“研训一体”的方式,聚焦“数字化如何赋能素养课堂”等核心问题,以专题讲座、学习分享、课例观摩与点评研讨、部门论坛与交流对话等形式,将专题研讨与专业培训有机融合,在切实提升教研员专业能力的同时,也把“数字化赋能教学质量提升”——这一南山区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的“重点攻坚项目”推向纵深。

南山区教育局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陈登福,区教科院院长陈坚,区教科院副院长赵小平、石义琦出席活动,副院长周爱国主持。

数字变革 正当其时

在培训启动仪式上,陈登福指出,以教育信息化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南山教育人的共识与追求。南山发布《南山创新教育行动计划》《南山区推进人工智能教育的指导意见》等指导性文件,建设未来教室、创新实验室、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室、创新教育实践基地近300个,全面推进数字化创新应用项目,参与各级各类数字资源开发、智慧平台应用,从顶层设计到基础建设,从数字资源到平台搭建,南山教育信息化建设正当其时、风头正劲,已经迈入了“应用探究”的新阶段。

陈坚在《追求卓越,教研员专业成长之路》专题讲座中,从教师面临的职业挑战、教师专业化及其要求、专家教师与非专家教师的差异、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支持、为成为专家做准备五个层面,阐述了教研员专业成长的价值定位和专业能力的修炼路径。他指出,在南山深化课改、数字教育转型攻坚的关键时刻,教研员要努力提升数字化素养,从学科专业角度,引领全区教师深研数字教育,实践并丰富数字化场景应用,改善教学方法,撬动课堂教学发生深层次变革,切实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科技赋能  追求卓越

市教研员课程教学改革数字化行动专题研修学习分享,开启研训活动,两位教研员从融入AIGC技术、个性化学习路径、跨学科融合等方面梳理了“数字化行动赋能教学”的思考和学科教学案例。

学科信息技术融合创新课例的观摩和研讨是本次研训活动的主体部分。学期初,教研员带领全区学科技术导师围绕“数字化的学科课堂应用”主题开展课例研究和课堂实践。此次活动精选初中物理、初中生物、小学英语、小学科学4节融合创新课例进行了观摩,并就课例围绕“素养课堂观测要素及评价指标,数字化如何赋能课堂教学”等问题进行了研讨、点评。

教育技术创新部四位教研员从技术应用的角度,介绍了多媒体教学、AI智能应用、虚拟现实技术、物联网技术等数字化赋能学科教学的多样方式及应用特点,提出以“互动为王、生成为核、融合为本”的原则根据教学需求合理选择信息技术手段,用数字化助力学生知识建构和素养形成。

聚焦素养  应用为王

如何实现“数字化赋能学科素养课堂”?在部门交流中,与会者纷纷提出工作规划和创新举措。课程与教学部提出数字化赋能必须基于减负、基于实操、基于课堂教学需求,各学科、各部门要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课堂互动性、教学精准性、思维可视化、教学层次性、评价多维性五个维度的提质增效。同时,从教师、学生两个方面看学科课堂对数字化技术的需求,宜从工具的选择、获取、匹配、普及等方面充满预判数字化技术应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和困境,未雨绸缪。

教育技术创新部认为,数字化赋能课堂教学的目标是构建智慧教育新生态,关键是从未来学生观、未来教师观、未来课堂观三个方面转变观念,促进信息技术应用对课堂教学的改变、实现信息技术对教学全过程的支撑。教师研训部介绍,南山将在学科名师、教科研专家、骨干教师等培训中侧重数字化应用方面的课程安排,还将启动数字化教育名师的评选工作。教育理论部提出,数字化变革应立足教育立场,防止技术依赖、技术降智,建议从国内外基础教育课堂教学现状、传统课堂与数字课堂对比、人文学科与应用学科差异等角度开展应用场景研究。

在听取汇报后,陈坚表示,科技赋能教育是大势所趋,应当考虑两个特点,处理好三种关系:要充分考虑学科特点,科技赋能要有助于学科素养的形成;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科技赋能要符合教育对象思维发展的规律。要处理好手段与目的的关系,以技术手段服务教育目的,用工具价值增益学科价值;要处理好替代与补充的关系,科技与教师的角色分工要主次分明,无论是提供资源还是提供工具,都是对教师教学的补充、对学生学习的支撑,而非替代;要处理好成本与效益的关系,不可剥夺学生课堂深度思维的时间,科技赋能要实现学习过程的提质增效。

因时而变  应势而新

在部门论坛中,区教科院“五部一室”,教育理论部、教师研训部、教育技术与创新部、课程与教学部、德体卫艺部,分别在部门负责人带领下,探讨了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部门核心工作的深化落实与创新变革,明确新时代、新时期、新形势下部门工作人员专业要求及考核评价标准。汇报中,各部高度凝练工作核心,展现了因时而变的敏锐和应势而新的担当。

赵小平在分享感悟时指出,教研员只有不断学习,努力修炼自己的专业能力,把专业的事情做到极致,才能用先进的理念、清晰的思路、得当的措施,精准指导学校,务实高效提升质量,用最少的力气,做最好的动作。

在总结中,陈坚用“合作、互补、融合、共享”四个关键词对教科院各个部门提出期望和要求,在南山教育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硬件基础、资源建设和平台搭建已经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教科院全体同仁要凝心聚力,在“应用研究”上狠抓落实、追求实效,让数字化赋能的素养课堂成为南山的教学常态,让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南山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

编辑 秦天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李璐 三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李丽 通讯员 谭方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