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外形上看,发动机曲轴就像一根歪七扭八的铁棍,但设计和制造工艺相当复杂,技术壁垒较高,被称为发动机的“脊梁骨”。目前,包括曲轴在内,国内生产的所有本田汽车的发动机、底盘关键零部件都产自惠州大亚湾。
30年前,东风和本田在华的首次合作,开启了东风本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在惠州深耕发展的历程。一直以来,惠州优越的区位优势和营商环境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打下了坚实基础,去年该企业实现产值32亿元。今年,该企业持续看好惠州发展潜力,计划增资扩产3.5亿元,向汽车零部件轻量化、模块化强化产品自主研发、数字化驱动和电动化转型,立足成为本田和东风铁系及铝系零部件智造基地。
从惠州大亚湾西区新荷大道,走进东风本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一排排宽敞整洁的厂房仿佛置身于绿色怀抱之中。漫步在42万平方米的园区内,满眼皆绿,宜人的园区环境显出现代化“绿色工厂”的魅力。
在曲轴生产车间,产线上不同类型的高端机床设备连轴运转。锻造、机加,经过一道道严谨的工序,高精密的发动机曲轴陆续生产成型,等待着打包装箱,发往位于广州和武汉的本田汽车整车生产基地。
东风本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12月,由东风和本田共同出资兴建,这是两家企业在华的首次合作,主要生产缸套、曲轴、连杆、凸轮轴、轴承座、转向节、刹车盘、轮毂等本田系列轿车发动机及底盘关键零部件。
“主要配套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及海外工厂。”东风本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程家斌介绍,公司成立初期,生产零件全部出口海外配套本田车系,后来国内形成发动机和整车生产,则主要面向在华所有本田系列车型。
扎根惠州30年,该公司已成为本田汽车在中国的重要零部件生产基地。程家斌告诉记者,致力于“提供超越顾客和社会期待的产品和服务,赢得顾客和社会的信赖”,一直以来,公司着力构筑安全绿色工厂,积极完善公司治理体系,严格把控产品质量,“比如说曲轴,精度在头发丝十分之一以上,为此公司投入了很多高精度的生产设备。”
记者了解到,在产线技术方面,该公司引入国际先进的制造工艺和加工设备。例如,毛坯铸造线引入美国应达中频熔解炉,日本新东自动造型线、倾倒式自动浇注机、连续通过式自动抛丸机等先进设备;机加工设备引入欧洲先进的多主轴联动加工中心、数控外圆磨床以及连续式软氮化炉等先进工艺,通过机器人集成实现产线的全自动化生产,最大程度提高产线的效率。
程家斌介绍,该公司是汽车零部件制造加工企业,目前已形成从原材料、油辅料、刀量夹具、设备及备件等全价值链供应体系,实现“销售、研发、铸锻、机加”一体化发展;生产规模达到每年200万台整车配套。2023年,在备受新能源市场挤压的环境下,公司仍实现产值32亿元,纳税2.38亿元。
从成立之初的88人增加到目前的1880余人;从租厂房生产到目前拥有42万平方米的绿色工厂;从1万台到200万台整车零部件配套生产规模……正是凭借惠州良好的区位优势以及营商环境,30年来,东风本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历经改革调整期、快速发展期、高质量发展期,目前进入变革转型期。
这背后,不仅有企业自身发展的努力,也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营商环境就像土壤,是企业扎根发芽、茁壮成长不可或缺的“养分”。
“从新寮老工厂艰苦创业,到龙山新工厂拔地而起,我们诚挚感谢政府的大力支持。”程家斌说,落户惠州30年,政府各个部门从政策扶持、土地划拨、人才资源等方面,给予公司全方位的扶持和帮助。
说起新工厂的搬迁,程家斌介绍,2018年到2021年,公司分阶段完成了75条产线搬迁,因为要在搬迁的同时保证产量,可谓是任务险重。当时,得知情况后大亚湾区积极协调各相关部门,及时交付土地,做好用水、用电、用气等保障工作,最终不但确保了公司在搬迁过程中按时完成产品交付,还比原计划提前1年完成搬迁,大大节省了生产运营成本,提高了管理效率。
如今,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入,惠州深度融深融湾步伐加快,良好的区位优势以及更加优越的营商环境让公司坚定了在惠发展的决心。今年,东风本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计划投资3.5亿元,其中铝锻事业导入项目投资1.3亿元。
“随着汽车电动化的快速发展及自主品牌车企迅速崛起,公司正加大研发投入,拓展本田以外的市场,不断向数字化、智能化迈进。”程家斌介绍,接下来,公司将通过扩大产能、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并通过盘活土地资源,加大投资力度,推动节能减排等工作,不断拓展与大亚湾合作的广度与深度,进一步服务地方发展。
“增资项目将作为公司新的收入增长点,希望和当地政府一起打开政企合作新局面。”对于未来发展,程家斌充满信心。他告诉记者,接下来,公司将高质量落实“十四五”战略目标,强化产品自主研发、数字化工厂建设,立足成为本田和东风铁系及铝系零部件智造基地,构筑有竞争力的底盘支柱性产业。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45载圳青春!用镜头捕捉深圳的活力与温度——不管是现代化天际线、山海连城的自然生态,还是深圳人的奋斗瞬间、科技园区的创新活力,都能拍成大片参赛~ 报业 er 集合拍大片啦!深圳报业集团“光影跃动・全员视界”视频大赛第一季火热启动,不管是镜头小白还是拍摄达人,快来鹏友圈秀出你的创作力吧~ 【话题标签】#45载圳青春# 【参与时间】即日起至8月25日 【参与形式】个人赛/团队赛 【提交方式】在读特客户端“鹏友圈”带话题发布相关视频 【提交提示】在“鹏友圈”发布视频后,请保留高清原片,如若获奖还需收集进行后续展播。届时可将视频作品原片发送到指定邮箱:dutenews@163.com 请务必在鹏友圈文案/邮件标题中注明:【45载圳青春】或【报家生活秀】-[个人/团队]-[短视频/长视频]-[作品名称]-[作者/团队负责人姓名+部门] 【结果公布】8月26日颁奖礼揭晓,优秀作品还会在读特和新媒体大厦屏幕展播哦~ 别犹豫啦,拿起手机/相机开拍,让你的镜头故事被更多人看见!
07:43
#45载圳青春#[团队] - [长视频] - [微光成炬,爱在梅林] 这是一个关于老龄的故事,也是属于梅林街道的故事,林叔,一位初来深圳的“新深圳人”,带着牵挂,从远方来到女儿身边。他原本只想短暂陪伴,却在梅林的街头巷尾,遇见了意想不到的安心与温暖——适老化的社区设施,细致入微的居家服务,热热闹闹的老年课堂、邻里茶话、健康义诊……原来,这里不只是年轻人奋斗的热土,也是一座懂得倾听长者心声的城市。在一点一滴的关怀中,他看见了生活的温度,也读懂了城市的深情。于是,他决定留下,不只是为了女儿,更是因为,这里,也成了他的家。跟随林叔的脚步,我们看见梅林的温度,看见深圳的包容,也听见那句熟悉的承诺——“来了,就是深圳人。” 而在这里,老了,也能幸福地留下。
01:18
#45载圳青春 45岁生日快乐,我的深圳!最想对你说……
00:12
#45载圳青春#夏日傍晚,孩子们在深圳市民中心广场上放风筝,他们手牵引线,风筝在头顶迎风飞,轻松又惬意。深圳市民中心不仅是深圳市政府的办公地,也是市民悠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开放包容,这里没有围墙,市民可以自由出入,是国内首例“没有围墙的政府”。
00:39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您还记得深圳当年的样子吗?您如果参与其中,不妨讲出您的青春故事,我们聆听。#45载圳青春#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